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充满人情味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10:21 南方都市报

  人文经济

  程亚文(学者)

  作为经济学者的卢周来,所写的那些经济学随笔,按照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的评价,是“流畅而朴实,娓娓道来,亲切可读”,这也就造就了他的“人气”。经济学者的这种“人气”从何而来?翻着这本刚出的《游戏着经济学》,我再次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其实并不复杂:在卢周来的笔下,有着非同寻常的对现实世界的“人”的关注——不是“富人”而是“穷人”,不是“上等人”而是“下等人”,这恰恰是在一般经济学者那里难以见到的。

  经济学一向被看作应当“价值中立”、不宜进行道德判断的,因为把神和价值的问题高高挂起。一些经济学者向外兜售的经济学,“见物不见人”,只有一套套关于效率的说辞,而没有与具体人、具体生活的关系。“经济学看问题的方式”是否就一定要以对人的无视为前提,不考虑人的尊严、价值与需求吗?卢周来无疑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在去年“非典”期间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就对经济学中“人不见了”不无质疑。从卢周来书中所提供的一些文本来看,他是不满意于现代性的这种冷酷的,他要追求的是有人情的经济学表述。

  也还有那么一类经济学者,他们眼中倒是有“人”的,不过一般平头百姓,并不在这“人”的行列,他们动辄所言,是“中产阶级”,是“精英阶层”,是“老板”。卢周来是不属于这一类经济学者的。经济学不是道德判断,但即使是一位宣称“经济学不关心价值判断”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承认经济学家必须有价值判断。一个有着正常智性、能够进行价值判断的经济学家,还会真的无动于衷于每天所见的真实的社会痛苦,对下岗工人的无助、失地农民的悲切、城市民工的受欺毫无感觉?他在这本书里,大部分的文字便是由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的“碎片化”的底层社会及处在底层的“小人物”们的辛酸命运所引发。

  活的现实远比抽象的理论来得具体而有说服力。对“人”没有感情、对社会没有感悟的经济学家不是好的经济学家,那样的经济学也不是好的经济学。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学,最终不可逃避要面对的,还是一个“人”的世界,人世间的悲喜苦乐,必须也纳入到经济学(家)的考虑中来。也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活的现实上,卢周来对一些流行的经济学假设与结论,也就有了质疑的知识底气与道德勇气。“山城棒棒军”卖苦力却不赚钱的经历告诉他,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后发国家其实应当改为“比较劣势理论”才对;而铁西区无助工人的绝望表情,则让他深切感受到了“为了什么什么就必须牺牲谁”的经济学宏论的荒谬与无情;而另外的一些生存场景,则使他痛恶起“腐败有理”和“腐败有利”论,还有诸如“私有化有理”论、“管理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论等。我希望卢周来把经济学的这一种路径和经济学家的这一种样态继续保持下去,它会使经济学表现出更丰富的“人”气,也会使更多的人对这样的经济学产生出亲切感。

  图:

  《游戏着经济学》,卢周来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26.00元。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