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酝酿规模空前乡镇改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12:55 成都日报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蒲薇 宗原如 此次改革强调,乡镇职能转变应因地制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指导和服务仍是乡镇工作的重点。 引子 8月的成都酷热多雨。在中央一号文件和成都市委市政府七号文件的大气候之下,成都市乡镇机构改革大幕将启。 此次改革涉及全市现有的316个乡镇、1437个乡镇党政办事机构、3228个乡镇事业单位和47616名乡镇工作人员,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非以前类似改革所能比。 改革任务也十分艰巨。改革中,乡镇布局要调整,乡镇职能要转变,乡镇机构要精简,事业单位要整合,领导职数要减少,人员要分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绍华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而这次改革将荡涤成都乡镇机构的陈旧之风,为正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都带来雨后的清新气息。 七大弊端影响政府效能 今年3月下旬以来,成都市有关部门对本市乡镇机构运行情况进行了历时2个多月的调研考察。这次考察走访了70多个乡镇的2000多名乡镇机构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正是这些来自基层工作人员的看法和意见,奠定了此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基调。 问题一 乡镇布局有待调整 报告显示:4成以上被访者认为乡镇布局不合理 目前成都市有316个乡镇。报告指出:“各个乡镇的管理人口、幅员面积、经济实力参差不齐,不少地方的差异很大。” 调查中,不少人认为,要实现统筹发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在乡镇布局上进行调整。区(市)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离县政府太近,在管理职能上与县级部门之间互相交叉。部分乡镇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带动功能差,不调整不行。 问题二 义务与权力不对等 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条块权限划分不合理 根据基层的反映,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确定的本应下放到乡镇的管理权,区(市)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并未真正彻底放权,“条条功能有时大于块块功能”。 另外,部分工作的责任和职权没有一并下放到乡镇。农村义务教育、村村通公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技培训等难度大、任务重、责任大的工作全部交给乡镇,但是相应的权力并没有真正下放。乡镇是义务多,权力小,“做事的没有决定权”。 问题三 职能错位政事难分 报告显示:大部分被访者认为乡镇政府的实际工作与法定职能不吻合 按照中编办的规定,乡镇的主要职能是“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却把70%的精力放在了催粮催款、收税收费上了。 在被调查的乡镇中,几乎每一个乡镇都存在党政机关与涉农事业单位名义上分设、实际上混岗工作的现象,政府承担了本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有20%的乡镇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的乡镇领导甚至直接在企业兼职。政事、政企没有真正分开。 另外,按照规定,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应给予指导但不得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可实际上乡镇变“指导”为“主导”、甚至越俎代庖的现象并不少见。 如此职能错位,“正做不做”,直接影响到了乡镇政府的工作成效。“该管的没管好,花大力气管的,又解决不了问题。”一些基层人员这样说。 问题四 老机构难解新问题 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不合理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然而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却没有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某镇一位负责人就深为苦恼:当地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镇政府面临的农业工作越来越少,而城镇管理、市场监管、农民拆迁安置、社会保险等任务却越来越重,但镇政府的机构设置跟以往没有多大区别。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乡镇机构设置的最大问题是不分山、丘、坝的自然分布,不分中心城镇和农业乡镇,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进行设置。 问题五 考核体系不科学 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 乡镇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这一点深为基层人员诟病。据了解,目前各区(市)县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主要由4部分构成,一是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考核乡镇的招商引资情况;二是税费征收目标;三是社会公益事业和基层政权建设等目标;四是为“三农”服务目标。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目标是考核总评分的大头,而在很多乡镇,为“三农”服务目标的分值很低。“这样的指标和分值构成对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镇或许比较合理,但对我们这样的边远农业乡镇来说就有些不切实际了。”某乡长这样说。 同时,调查人员也了解到,各地没有将乡镇干部的考核与驻村(社区)工作和目标考核挂钩,考核时,听取驻村(社区)群众意见也做得不够,评选“优秀”采取轮流坐庄,没有把真正的优秀评出来。 问题六 待遇偏低基层不理解 报告显示:3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分配制度不健全;4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干部待遇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干部的待遇偏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根据调查,在同一区(市)县,乡镇干部的月平均收入比县直部门公务员低,在偏远的农业乡镇尤为突出。不少基层干部对由于自然条件差、招不到商、收不到税而造成待遇偏低的情况表示不满。 问题七 干部培训不切实际 报告显示:被访者普遍认为乡镇干部培训与基层工作脱节 基层干部们总结了眼下培训的四大弊端:一是针对性不强,理论学习占据了培训内容的大部分。二是培训费用过高,“筹措培训经费成为乡镇的一大问题!”三是培训与工作难兼顾,据反映,有的乡镇为了工作培训两不误,甚至出现了“培训专业户”。四是培训结果与使用未挂钩,一位干部说:“参加培训的情况没有作为个人任职、考核、晋升、使用的重要依据,学习的动力不足。” 乡镇机构及人员面临大调整 记者从市人事局(市编办)获悉,即将出台的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工作。包括:转变乡镇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精简行政编制;减少领导职数;规范事业单位设置;重新核定事业编制;精简乡镇人员。另外,还将调整乡镇布局,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调整乡镇政府的职能已是势在必行。调整后的乡镇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各自特点,加快职能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此次改革最引人关注的,是调整行政编制,减少领导职数。在人事局报送的改革意见中,各区(市)县将根据乡镇的分类配备行政编制,一、二、三类乡镇分别按26、20、14名配备,乡镇领导职数将按交叉任职的原则从严核定,职数配备不超过7名。乡镇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原则上只配备1名领导职数。 规范乡镇事业单位也是改革重点之一。除整合乡镇事业单位,撤销、合并一些事业单位外,一些经营性职能将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被撤销事业机构的编制一律收回,编制将重新核定。 而改革中涉及面最广的是精简乡镇人员。乡镇行政人员和乡镇事业人员均在精简范围,现有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自聘人员原则上予以清退。乡镇机关干部要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制度。竞争中未能上岗的人员可以通过正常退休、提前退休、病退、离岗待退、离职待岗、离岗培训、自谋职业、流动调剂、转岗安置等途径予以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