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于谦祠迁建成定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01:54 新京报

  引言

  几经折腾,记者最终没有走进麻线胡同3号院。看门人告诉记者,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介绍信才能进。

  而自始至终,记者也没有见到看门人的模样,因为所有的对话都是隔着门板进行的,看门人甚至把大门上的几个小洞都挡上了报纸,而这些用于遮挡的报纸在整个谈话中都没有被移开。

  麻线胡同3号院,一座清代院落,它引起关注的原因居然是今年4月的一场拆迁风波,现在它的迁建已成定局。麻线胡同3号院也将迁建,迁建新址初定在东城区文保区内7月31日,一只狗站在麻线胡同3号院前的空地上张望。麻线胡同已经拆得大变样。

  相关背景

  麻线胡同3号院该院原为清朝某官员私人花园的一部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成为当时的国务总理唐绍仪的宅邸,之后又卖给清末外务部尚书梁敦彦。解放后为军产。

  据称,该院原共有房屋105间。院内假山门洞曲径通幽,一潭清水倒映林木;百年银杏参天。

  麻线胡同3号院东墙已被拆

  调查1

  位置:麻线胡同位于东长安街王府井附近。

  现状:麻线胡同路东的小胡同群已变成了一片平地,除了东北角的于谦祠,其余地方已成了临时停车场

  过去,麻线胡同并不像现在一样孤独,它的周围有一大片小胡同群围绕:麻线胡同东口是北鲜鱼巷和喜庆胡同,北面是东、西裱褙胡同,南面是苏州胡同……

  现在,原来麻线胡同路东的小胡同群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地,除了东北角的于谦祠,其余的地方已经改成了临时停车场。清理得差不多的瓦砾已经让我们无法想象出那些胡同原来的格局。

  没有介绍信不能进3号院

  由于麻线胡同东口被拆,现在的麻线胡同3号院就成为了靠东头的第一个院子。

  院子没有门牌,院门西侧的灰墙里嵌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行字———“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牌子周围的墙砖已经被撬开了几块。

  两扇稍稍有点褪色的红色大门紧闭,门上有一个用来送信的小口,原来门环处还有两个小洞,这可以窥视到院内情况的仅有的3个“窗口”,如今都在背后被糊上了报纸。

  拍了几下大门之后,门后就传出了应答声,对方根本没有询问记者的身份就非常坚定地回答:没有介绍信决不开门。

  无奈,记者只得找到距麻线胡同不远的一处小楼观看院内的情况。从楼上望去,麻线胡同3号院子的东墙几乎已经被拆毁,小桥已经不在,假山和亭子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院内堆积着一些材料,房屋依然是拆了一部分的状态,院子里也没有工人活动的迹象,修复工作看来没有在进行。

  如今,要回忆麻线胡同3号院只能靠一些过去保存的珍贵图片和曾经有幸来此参观的人们的讲述了。

  3号院原为清末尚书梁敦彦的花园

  麻线胡同3号院原为清朝某官员私人花园的一部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成为当时的国务总理唐绍仪的宅邸,之后又卖给清末外务部尚书梁敦彦。解放后为军产。

  据《北京地名典》记载,“宅内有太湖石砌门洞,两边大青石条有对联,为乾隆御笔,是圆明园遗物。”

  资料显示,梁敦彦曾经对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修葺和改建,共有房屋105间。有人说,麻线胡同3号院之所以宝贵还因为它的建筑中西合璧。

  可悲的是,虽说麻线胡同3号院是一个北京市带有园林格局的私家四合院,但它“在世”时远没有它即将“离世”时那样备受关注,真正让这个小院为广大普通人所知还是在今年4月那次拆迁风波之后。

  院内被拆得满地砖瓦,一片狼藉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绮菲回忆了麻线胡同3号院最初被拆时的情况。

  今年4月,刘绮菲接到一个举报电话:麻线胡同3号院正遭到拆毁。刘立即赶到现场,并拍下了照片。“院里砖瓦满地,一片狼藉,院东墙有一个大窟窿,里面的小桥被拆毁,假山、亭子还在。”刘绮菲回忆说。

  4月底,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节目播出了麻线胡同3号院被拆的节目,麻线胡同居民在节目中回忆了这个文物建筑遮遮掩掩的破坏过程。

  最初引起居民们警惕的是,3号院外墙上不知什么时候写上了大大的“拆”字。

  居民们虽然不是太懂,但也暗自犯上了嘀咕:“文物怎么也拆啊?”紧接着,更加蹊跷的事情就发生了:3号院墙上的“北京市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的牌子被一张报纸遮盖住了,接着这块牌子就被从墙上撬了下来。

  出于保护文物的责任,居民们把此事举报了出去,此事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可怪事又出来了,也不知什么时候,那块被撬下来的牌子又神秘地出现了,重新被嵌回到墙上,之后又用几块碎砖头塞住了缝隙。

  刘绮菲立即将情况反映到北京市,询问对麻线胡同3号的最终处理结果,并再次呼吁“停止拆毁文物”。

  胡同里的于谦祠也将迁建

  “电视台曝过光……可后来也没说留,也没说拆,就这么干在这儿了。”住在离麻线胡同不远的校尉胡同的一位老先生说。

  这位老先生介绍,那次曝光之后,大门就一直锁着,也不见有人进进出出,大家都不知道里面在干些什么。

  老先生说,最后一位住在这里的是一位高级领导,院子里有假山、有小桥,特别漂亮。

  日前,在一个沟通协调会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介绍,有关迁建麻线胡同3号院的政府批文已下发,迁建麻线胡同保存的于谦祠已成定局。

  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说,迁建在文物法中也是被允许的,单纯就麻线胡同3号院来讲,迁建是目前较好的选择。“希望原址保护麻线胡同3号院的请求文委也曾经提出过,但是没有通过。”这位负责人说。

  时隔几天之后,这位负责人在电话里向记者证实,这项工程处在长安街边上,施工前通过了合法的审批和规划程序,而且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已出资1000多万元完成居民腾退搬迁工作。

  这位负责人还说,麻线胡同3号院的迁建会非常严格,复建的设计单位交给了北京市古建研究所,拆迁前,北京市古建研究所已经对麻线胡同3号院进行了现场测绘。到时怎么复建,复建成什么样子,都要经过市文物局严格的审批。

  该负责人说,考虑到麻线胡同3号院原生环境,目前的初步计划是新址仍选在东城区文化保护区内,参照文字资料中有关意园的记载,恢复其清朝末年的风貌,同时作为公用文化设施,对社会大众开放。

  梅兰芳故居

  该故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时知名的文化沙龙场所。

  梅兰芳在这里曾接待过印度文豪泰戈尔、瑞典皇太子(美术家)古斯塔夫六世、日本歌舞伎名演员守田勘弥等人。

  据称,该故居“屋顶是彩绘‘藻井’;博古架上陈列着瓷铜玉石等精美手工艺器物;全堂家具是明清两代式样古朴、雕刻细致的紫檀、花梨的名工艺品……”

  梅兰芳故居早荡然无存

  调查2

  位置:梅兰芳故居位于红星胡同内。

  现状:梅兰芳故居1986年被拆除,红星胡同北面可能年底拆除红星胡同不宽,每走几步,靠北面的墙上就会出现画了圈的“拆”字。这里早已不是一个完整的胡同。

  据了解,建国后,部分院子一直经历着拆除、重建,几个杂院间相隔一些新中国成立后盖起的板楼,旁边连着小饭馆、小杂铺,大杂院似乎夹在中间,从窄窄的院门往里看,各种堆放物使空间凌乱拥挤。

  梅兰芳故居曾接待泰戈尔等人

  在这样一条已失去整体格局的胡同内,曾经一处是梅兰芳上世纪20、30年代的居所、当时知名的文化沙龙场所,梅兰芳在这里曾接待过印度文豪泰戈尔、瑞典皇太子(美术家)古斯塔夫六世、日本歌舞伎名演员守田勘弥等人。

  梅葆玖在撰文中如此描绘故居的摸样:“屋顶是彩绘‘藻井’;墙上挂的是缂丝、顾绣以及心爱的扬州八怪作品———金冬心等画轴;博古架上陈列着瓷铜玉石等精美手工艺器物;全堂家具是明清两代式样古朴、雕刻细致的紫檀、花梨的名工艺品……”

  据调查,梅兰芳故居一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地方,当时在到中国的国际人士中流行“游故宫、登长城、到梅兰芳家做客”的说法。

  据称红星胡同北面都要拆掉

  据梅葆玖先生对记者回忆: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举家因抗战而迁入上海,抗战之后,无量大人胡同(红星胡同前称)的房子就卖了。他说:“这是梅兰芳故居中最大也是最漂亮的,里面有假山、小洋楼。”解放后,这套住所归属中国摄影协会。

  中国摄影协会的现址是红星胡同61号,协会内现有两幢普通的三层楼房,隔着一片不大的空地。

  协会的商先生和王先生说:这两幢楼是1987年盖的,北楼就是在原梅兰芳故居上建的,梅兰芳故居是1986年拆除的,“是一幢偏中式的木结构洋楼,上楼的扶手都刷着红漆,”商先生回忆到,“协会人多了,拨钱翻建新楼,就拆了”。

  王先生说,“现在就这新楼也要拆了,熬不过年底,红星胡同北面都要拆掉。”“人头多了,现在都是危房了。”[ 责任编辑:罗远行 ]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