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的压力与机遇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06:59 深圳商报 |
五日圆桌 周一至周五评点世事人情 周二:梁小民 经济学者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半个世纪之前,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模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部门存在极为丰富的劳动力,工业部门只要以略高于农民收入的低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在相当长时期内实现低成本发展。可惜在我国,这种低成本发展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要结束了。最近各地出现的民工荒正是低成本时代结束的一个信号。 应该说,我们过去的高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既有资源的投入,也有劳动力的投入。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决不是经济增长的长久之道。投入型增长迟早会受到制约。近年来铁矿、煤炭等资源价格上升,水资源短缺,以及民工荒都警示我们,投入型增长已经快走到头了。要使我们的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即以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低消耗、高效率增长。 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增长不仅需要突破核心技术,更新设备,而且还需要一批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又存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工人。劳动力也要相应的由单纯数量增加转变为质量提高。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在研究战后美国经济增长时发现,就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言,重要的不是劳动力数量增加,而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任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都不会是无限的,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增长的必由之路。 退一步说,即使劳动力数量是无限的,低素质工人也无法实现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增长。技术进步的最终实现若是工人,一种产品无论其技术如何先进,设计如何完善,最终要有工人造出来。德国的制成品享誉世界,主要还不是它们有多少高级工程师或发明家,而是他们有一批享誉世界的技术工人。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民工荒并不是数量荒,而是质量荒。从珠江三角洲来看,缺的主要并不是刚从农村来的民工,而是有一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民工。这样的民工成为许多企业争夺的对象,他们也获得了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机会。争夺有限的技术型民工并非解决民工荒的良策,重要的是要培养更多的这样的民工。从国家的角度看,成为这样的民工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普及教育,尤其是民工来源地农村的义务教育,对实现持久的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企业的角度看,仅仅使用民工是不行的,还要对民工进行培养,对他们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教育。仅仅少数企业这样做,也许会“为他人做嫁衣裳”,只有各个企业都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这样做,例如,对培训民工所需要的成本实行免税,或给予必要的其他优惠或奖励,甚至补贴。 民工荒折射出民工待遇低下问题。对企业来说,提供民工待遇并不仅仅是善行,而是鼓励民工成为高素质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只有切实保护民工利益,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才能提高。低工资不利于民工的成长,从根本上说也有损于企业本身的利益。 民工荒给企业带来压力,但抓住这一机遇把民工培养为新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 作者:梁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