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开发区建成现代化新城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1:18 人民网-华南新闻 |
林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历了艰难坎坷,也经历了阳光灿烂,广州开发区即将走过20个春秋。 可以说,开发区从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一开始就展现一种全新的姿态,这不仅体现在行动上的敢为人先,更体现在观念上的勇于创新。如今,经历了20年沧桑巨变的广州开发区,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新城区,争当排头兵”的口号,再一次凸显开发区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8月6日,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凌伟宪向开发区第一次党代会代表报告工作时明确提出,“建设新城区”要实现三个转变:实现园区发展模式向城市组团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单一的工业经济发展向工业、高新科技、第三产业并举的方向转变;实现单纯的园区管理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转变。 广州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新为主”的“三为主”是当时广州开发区的办区方针。1998年后,广州开发区先后与广州高新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合署办公。20年来,广州开发区走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其进步与成熟清晰可见。 ———第一次创业筹建和初创阶段(1984年~1990年)。在这一阶段,广州开发区按照发展外向型工业园区的思路,着力于奠定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基础。 ———第一次创业全面发展阶段(1991年~1995年)。在这一阶段,广州开发区抓住90年代初改革开放新一轮高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打开了新的局面。 ———第二次创业打基础阶段(1996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广州开发区紧紧抓住第二次创业的契机,按照“致力于实现由经济开发向技术开发的转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升级”这一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第二次创业跨越式发展阶段(2001年以后)。在这一发展阶段,广州开发区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外商对华投资和产业转移热潮,营造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跨越。 20年来,广州开发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昔日的荒滩蕉地上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较好地发挥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联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随着广州市委、市政府将黄埔区、开发区和增城市视为广州市中心区的东翼组团;随着开发区批准面积和托管范围的扩大,区内不仅有工业、商业,还有农业,加上近些年开发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所取得的成效,使得原来纯经济功能区的定位已经不适合开发区的发展实际。为此,广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作出了“建设新城区,争当排头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按照“新城区”的目标定位和“适宜投资发展、适宜居住生活”的发展要求,广州开发区邀请了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5家国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对全区管辖和委托管辖区域进行了规划。目前,总体规划已经进入深化设计阶段。 “开发区大有希望”,18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欣然题词,曾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18年后的今天,广州开发区在“大有希望”的道路上,开拓进取,继往开来,必将从辉煌走向新的更大辉煌。 《华南新闻》 (2004年08月18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