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盘活人才三步棋(得意之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2:04 人民网-华东新闻

  陈建东 徐锦庚

  去年11月成为全国首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直选城区的宁波市海曙区,今年上半年第6次公开招聘社区干部,33岁的硕士生李旭煌一路过关,成为宁波市首位具有硕士学位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海曙区引进各类人才3800名,年均递增率194%。全区现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职称以上人才6000余名,其中高层次人才比5年前增加3.4倍

  引才:求贤若渴 筑巢引凤

  如饥似渴重人才,想方设法引人才,是宁波市海曙区人才战略的第一步棋。

  早在1995年,海曙区就开始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副局(处)级领导干部,迄今已招考3次,推出15个岗位,录用了14人。其中一名从湖北省招考引进的女干部,经过多个领导岗位锻炼脱颖而出,现已被提拔到其他县市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为确保引才渠道畅通无阻,海曙区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每年按区财政收入的2.5‰列入财政预算。对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给予5万元住房补贴,对事业单位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改审批制为审核制,允许超编进人。

  5年前,南门医院仅是海曙一家从事简单医疗保健的社区卫生院,主要技术力量以半工半读培训形式产生,年业务总量不足500万元。引进第一位骨科主任时,医院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分配给他一套价值30万元的三室一厅商品房,引起一些职工的不满。院领导耐心做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今天投入30万,是为了明天创造出更多的30万、300万!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才观,一批身怀绝技者慕名而至,南门医院迅速发展为区属骨科特色医院,成为省级文明医院、全国骨伤科医院先进集体,业务量连续5年过千万元大关,去年达2100万元,成为宁波市同类医疗机构中的佼佼者。

  海曙区十分重视人才服务环境的建设。81890(“拨一拨就灵”谐音)人才服务平台、海曙区人才网人才人事信息平台等机构应运而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门式”服务、“一窗式”服务和上门服务,设立了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群众公开监督。针对非公企业人才需求增大趋势,该区还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指导帮助非公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协调解决非公企业人才管理各种难题,充当非公企业“编外人事管理员”。

  用才:竞聘上岗 不拘一格

  创新用人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是海曙区人才战略的第二步棋。

  为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从1999年起,海曙区在全区机关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迄今有200多名公务员进行了岗位交流。

  海曙的事业单位从1999年开始推行全员聘任制,把人才的业绩、能力与报酬和贡献挂钩,推行的岗位工资制、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分配制度改革真正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最早实施这项改革的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职员工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机制,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起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校内分配制度,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师德、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等直接挂钩。区城管局2001年成立时,中层干部全部通过竞聘上岗。今年5月第二轮竞聘时,90多名员工踊跃报名,角逐14个中层岗位。

  海曙区有63个新型社区,已连续6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推出的百余个岗位吸引了上千名应聘人员。目前,社区书记、主任一半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充分发挥智力在社区中的作用,该区柔性引进北京大学6名博士生,依托81890社区服务平台开展“社区综合信息实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开发,还联系杭州商学院等在海曙建立了毕业生社区实践基地。

  育才:着眼长远 不惜血本

  以培养高素质党政干部、学科带头人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提升区内人才队伍素质,是海曙区人才战略的第三步棋。

  几年来,海曙区一直把全区公务员培训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经费按工资额的2.5%列支。5年间,共推荐选送近50名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班或研究生高研班,组织5000多人次进行外语和计算机等培训,总开支达100多万元。投资500多万元建造的区人才培训基地,已培训各类人才7000多人次。该区去年末专业技术人才统计表明,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的所占比重从5年前的20.41%上升到58.1%,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才所占比例达到37.9%。

  着力打造重点专家、人才群体,是海曙区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目标。2000年,该区出台相关政策,将专家选拔培养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2002年,瞄准国际经贸人才的引进,确定3年内拥有500名较高素质各类国际经贸人才的目标。去年,又开始实施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方案,迄今已有4人进入市级知名专家培养行列,26人列入区级高级人才培养计划。

  《华东新闻》 (2004年08月18日 第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