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后写作”悄然崛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波
“80后”青春作家李傻傻(右一)、叶子(右三)等

  “80后写作”,指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从事写作的青年群体,他们最初的现身文坛,约在上个世纪末,当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等。如果说以上作者的崭露头角,还属个别的和分散的现象的话,那么,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写作”的“群体性”愈来愈明显。特别是郭敬明、张悦然等人的作品,在网络文坛和传统文坛所占的读者数量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几乎可以和一些著名作家平分秋色。像郭敬明的《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接连在2003年文学畅销书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张悦然也以《葵花走失在1890》等作品赢得许多年轻读者的喜爱。最近,《羊城晚报》甚至还根据作品的冲击力及文坛内外的关注度,推出了一份最新的“80’后作家人气排行榜”,虽然这些举措引起了一些争议,但“80后写作”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化现象,已越来越显见。

  与“80后写作”由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的热烈互动,以及在市场上不胫而走相比较,主流文坛对“80后写作”的认识与了解相当不够,甚至表现出相当的隔膜与冷漠。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这一现象开始有所改变。一个是由著名作家马原作序的《重金属》一书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书中收入了被称为“80后五虎将”的李傻傻、胡坚、小饭、张佳玮、蒋峰的最新作品。马原在序文中,称他在“一周的阅读过程中,5个男孩在我心里一下成长为男子汉”。他认为他们的作品已经超越了青春文学的范围,与那些偶像派的时尚化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写作已经呈现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批先锋作家一样的势头,一样的扎实、沉重,甚至还有他们所不具备的东西。另一个是由何睿、刘一寒主编的《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该书汇集了几乎所有“80后”知名作家的作品,73位作者济济一堂,构成了“80后作家”第一次的群体亮相。评论家白烨在序文中指出,“这个由文学少年和文学青年构成的新的文学群体,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长足崛起,与此相联系,一股清新的文学气息也随之扑面而来。”他认为,作为当代文坛日益崛起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是接续着‘七十年代人’的脚步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一支文学的新军。”这样两个由作家和评论家参与并推介的文学举动,对“80后写作”真正登上文学舞台和主流文坛切实关注“80后写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80后写作”的崛起,有关“80后写作”的评说也成为近期媒体的热门话题。首先的一个话题是,怎样看待“80后”的“偶像写作”与“实力写作”。这样的一个说法见诸报端,是“80后”写手张佳玮。他在文章中提出以韩寒、郭敬明、春树为代表的所谓“80后”文学只是商业包装的假象,而有一批真正富有创造性的写作者被遮蔽,如李傻傻、胡坚、小饭、张佳玮、蒋峰等;与此相对应,他们把在市场上和媒体上走红的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孙睿等人称为“偶像派写作”。对于“80后”写作实力派和偶像派之争,文学批评家张柠表示:“我也基本同意他们这种分法。”他认为,所谓的实力派是写作冲动大于市场冲动,当两者犹豫不定的时候,他们更乐意于满足写作自身的冲动;而偶像派则是市场的冲动压倒了写作的冲动。

  针对一些媒体用“青春文学”的概念指称“80后写作”,评论家白烨认为,那种把“80后”的写作用“青春文学”予以概括和描述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和不够准确的。是的,“80后”的一些作者促动了“青春文学”,有一些人至今还沉浸于其中。但就整体情形而言,“80后”写作表现出的广泛性、丰富性与厚重性,已远远大于“青春文学”,已很难与“青春文学”笼统地划个等号。至于“80后”的一些佼佼者,如张悦然、龙女、李傻傻、张佳玮等,确已度过文学的“青春期”,成为成人文学或青年文学的一部分。

  关于“80后写作”的特点与不足,一些文学批评家也开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试图作出自己的评价。张柠认为,消费市场对“偶像派”和“实力派”一视同仁,两者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他断然指出,就“80后写作”而言,“新的写作流派没有诞生”。白烨认为,虽然“80后”大多属于蓓蕾初绽,刚露锋芒,但在他们身上,确实已表现出一些逼人的英气与喜人的才气。给人印象最为突出的,一是他们天然自在的真率,二是他们天赋艺秉的才情。从他们的作品看,他们的素养之好,起点之高,委实超越了他们的实际年龄。他们之于文字和文学,有不少人从感觉之微妙,到语言之灵动,都如同天籁。问题还在于,这种才情,还因作者的不同而各各有别,个中已可见出个人特点的某些端倪。

  说到“80后写作”存在的不足,评论家们提到了“大话式写作”和“拼贴式写作”的印痕(张柠),“格局嫌小”、“用意飘忽”和“局部精彩,整体贫弱”的问题(白烨),对于他们面临的难点,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生活和写作于一个越来越商业化和媒体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要警惕市场化的左右和时尚化的影响;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让自己的文学理想在相对纯净的天地里徜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18日 第七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