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沧海莽原归来兮 惟方寸以抒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光伟 徐日升
黎泽重近影

  已是耄耋之年的湖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黎泽重先生,是湖南省湘潭市人,现年七十四岁。黎老早年在上海暨南大学新闻系读书,一九四九年九月参加革命,曾长期在南海之滨、西藏高原从军,担任部队宣传文化工作,一九七八年转业到湖南省艺术学校任教,直至离休。南海之滨练就他宽广的胸怀,西藏高原砥砺他辽阔的视野,方寸邮坛赋予他多彩的舞台。虽说年纪大了,可是他仍然是个大忙人,现在他还是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海峡两岸民间集邮交流会会长、《甲子邮刊》杂志主编、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美国集邮协会会员。

  黎老从一九四六年念书时就开始集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是兵荒马乱的旧中国,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甚至十年“文革”动乱,他都坚持集邮,收藏的邮票及各种邮品多达数万枚,其中不乏珍罕品。他主张,集邮要有徐悲鸿先生的“我行我素”的精神,不要让人牵着鼻子走,要提倡“自我集邮,开拓创新”;集邮不能一成不变、墨守陈规,集邮要走出自己的路。

  一九八四年是农历甲子年,他自费创办了《甲子邮刊》,其宗旨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沟通海峡两岸邮友,并向海峡两岸邮人免费赠送。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屈武、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集邮家张包子俊、《人民日报》原社长邵华泽以及黄永玉、李琦、巴金、冰心、沈从文等人都先后为该刊题写刊名或题词。该刊至今已出版了一百七十一期,每一期的组稿、编写、校对直到发行、邮寄,都是他亲自操办,真可谓呕心沥血。他为《甲子邮刊》花费了大量资金,期期《甲子邮刊》闪烁着他的心智和灵慧。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七日(大年初一),他发起成立了海峡两岸民间集邮交流会,并被推选为首任会长,主编了两册《海峡两岸邮友通讯录》,为海峡两岸的集邮爱好者架起了一座沟通、连心之桥。

  他还发起并组织了将五部邮集通过香港邮友送到台湾进行首次展出,受到台湾岛内集邮界的热烈欢迎,盛况空前。他与邮友于一九九年一月六日在湖南大学举办了轰动海内外的海峡两岸邮票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于同年一月十五日“晚间新闻”节目中向全国播出,海内外几十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他精心组编的邮集《可喜的同一》以海峡两岸相同题材为主题,在湖南省第二届邮展获银奖。

  黎老于一九九一年首次发起海峡两岸集邮征文。征文题目是台湾邮友写《当我第一次收到大陆邮友来信时》,而祖国内地邮友则写《当我第一次收到台湾邮友来信时》。海峡两岸邮友的征文纷至沓来,反响非常热烈。

  黎老集邮近六十年,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与他交往的集邮爱好者。他在编刊之余仍笔耕不辍,近十多年来,他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周末》、《读者》以及集邮报刊上发表文章一千多篇。一九九五年他撰写的长篇文章《春风又绿江南岸》,生动报道了台胞林教授一家与《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的故事,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他不但集邮成果丰硕,而且乐于助人,受到广泛的尊敬和钦佩。凡是有集邮爱好者向他索取邮品、邮刊,或是向他讨教集邮知识,他都是有求必应。在一九八九年四月,为迎接原苏联领导人访华,湖北咸宁市集邮协会决定举办一个“中苏人民友谊集邮展览”,有的集邮爱好者组集的相关邮品不够,于是就向黎老请求支援。黎老接到求援电话后,迅速寄去二十多枚外国实寄封片,保证了这位集邮爱好者顺利地组编出合格的邮集参加展览。

  黎老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头脑清晰,思路敏捷,仍孜孜不倦地活跃在邮坛。他曾应邀到解放军工程兵学院讲授集邮课,二千多名官兵聆听他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演讲后,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豁达宽厚、待人真诚的风度,使他在邮坛备受赞誉。二○○二年,他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集邮先进个人称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18日 第七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