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故意“放水”让希腊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0:45 广州日报大洋网

  跟悉尼奥运会完全不同,中国跳水队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开局太好了,3枚金牌已经“袋袋平安”,似乎形势好到跳水队自己都承受不起了,结果,一个“鸡蛋”———0分迎头打了过来。

  三队失误造就“希腊神话”

  那是男子双人三米板的决赛,中国队选手彭勃和王克楠在前4跳结束后以12.42分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而且最后一跳是他们最拿手的,这枚金牌实际上已经送到中国队的面前,但王克楠居然莫名其妙地没有走好板,动作还没完成便重重地摔入水中,按照规则只能得到0分。但最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澳大利亚队、俄罗斯队和美国队居然像“骨牌效应”般全部跳砸,最终得到金牌的是希腊队,而排在倒数前3位的恰恰是原来最有希望夺冠的中国队、俄罗斯队和美国队。

  心理因素导致的变化成为这场经典比赛的最好注脚,同时,又有人将欧洲杯的“希腊神话”一说搬了出来。不过,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放水”一说。

  我们先来听听行家的分析。熊倪讲得最精辟:已经太多年了,中国男子跳板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如此接近胜利,只要轻轻地往前走一步,多年来笼罩在中国跳水男子3米板项目头上的阴云就将画上历史性的句号。但正因为太容易了,反而成为了中国队男子3米板运动员心理不能承受之轻,因此年轻的王克楠“懵”了。

  有深知中国跳水队内情的行内人士接着分析说,其实彭勃和王克楠最不稳定的动作是第4跳,但他们恰恰在这个动作上发挥出了极高的水平,得到了91.80分,一举将领先优势扩大到12分。这就是说他们要经历的大风大浪都已经过去了,最后一跳是他们极有把握的5154B,而且他们还是第一个跳,不会有对手能够在前面给他们制造压力。但恰恰最令人遗憾的事情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发生在了中国队运动员的身上。

  王克楠自己是最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的人,他眼含泪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只知道自己太想要这枚金牌了,他认为幸福就在前面对他招手,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走上跳板,怎样去做这个动作的……而最令人遗憾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其实在过往与萨乌丁这样的高手较量,当对手出现失误时,他们也曾因为看见夺冠机会而导致心理发生了致命的变化,只不过以前没有这一次这么滑稽。

  究竟是“神话”还是“放水”

  或许,萨乌丁等实力强劲的选手出现的严重失误也可以用心理因素来解释。在第4跳后,所有选手都觉得金牌已落入中国队手中,他们已经放弃了,但万万没想到中国队选手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于是,他们觉得自己夺冠的机会又来了,而心态一旦发生变化,腿就发软了,于是,其他实力强劲的选手们相继失手。

  因此,行内人士最后只把这次经典的失误归咎为不可控的因素,是人的思维所无法想象到的。因为这根本不是因为平时的训练中产生了问题,根本不是可以想办法去解决的,或者只能归咎为命运的安排,这也就是所谓的“希腊神话”之说。

  至于“放水”的猜测,有人是从为了跳水项目的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解释的。他们认为,中国跳水队并不希望在雅典奥运会就实现大满贯,而希望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实现这一壮举。这种猜测当然是基于他们对中国跳水的最大的信任,不仅相信他们不会在比赛中出现意外,而且相信中国在2008年一定能够夺取全部8枚跳水金牌———如果那时还有8枚的话。

  如果说“放水说”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中国队跟其他3支强队同时“放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而且,中国队选手怎样才可以“准确”地把金牌送到东道主希腊人的手里呢?如果是“放水”,牺牲的首先是王克楠自己,奥运金牌是说放手就可以放手的吗?而且,王克楠还能够确保自己在2008年继续代表中国跳水队参加跳板比赛吗?特别是在跳水项目上内部竞争激烈的中国队?而王克楠自己在赛后的表示是:“我太想要这枚金牌了,所以心理起了变化。一起跳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跳砸了,再想调整已经不可能了。”

  或者就让我们以那位深知内情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内人士的话做个结尾吧:这个动作,如果你三更半夜将王克楠突然叫起床来跳,他跳100次都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特派记者周婉琪本报雅典8月17日电(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