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暴跌 中国大豆“进口危机”警示农产品安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8:41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尽管立秋后不少地区气温开始转凉,但大豆加工业根本感受不到一丝凉爽,因为一场大豆“进口危机”,让众多企业正在生死存亡边缘痛苦煎熬。 据18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报道,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份期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猛涨,缺乏国际市场经验的中国企业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大豆加工业遭受重创,出现全行业亏损。业内人士估计,03/04榨季大豆加工业损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绪岷指出,此次大豆“进口危机”,将对中国大豆市场格局以及相关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而由此暴露出的农产品产业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各方警觉。 曹绪岷说,大豆加工业重复建设,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是导致今年危机的根本原因。近两年来,因大豆加工业利润丰厚,导致榨油业疯狂扩张。目前全国日加工能力达到500吨以上的90多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到6000万吨左右,而国内需求仅2500万吨左右。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大豆成为中国第一个放开进口的大宗农产品。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2074万吨。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 “中国本应在全球大豆定价机制中具有相当发言权,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珂玛美嘉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飞说。 据了解,世界大豆主产区为美国以及巴西、阿根廷三个国家,但国际大豆贸易却掌握在以美国公司为主的近10家国际粮商手中,其中又以ADM、邦吉、嘉吉为主。徐建飞说:“尽管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更多反映美国市场行情,并不能全面反应国际大豆供求状况,但中国企业向国际粮商购买大豆,却不得不按照芝加哥交易所的价格来作价。在这种格局下,中国企业很难掌握主动。” 商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危及中国农产品产业安全的又一大问题。目前,中国大豆行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情况,都缺乏准确的数据,也没有权威部门适时发布。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中国与国外市场数据。此外,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忽视风险管理,不熟悉国际游戏规则,是产生危机的又一内因。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增加很快。特别是巴西,其产量直逼美国。建议从政府和行业层面上推动中国企业和这些国家直接进行贸易,包括支持中国企业直接从南美采购大豆,支持中国有实力的企业直接在南美建立种植基地和储运设施。不少业内人士也呼吁,大连商品交易所应尽快推出转基因大豆和豆油期货交易品种,完善中国大豆期货交易体系。这样,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大连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成本,从而最大限度控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