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车从交通拥堵中“抽身” 大有好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22:12 人民网

  网友:张培元

  在目前正在举行的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该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党政机关将在未来一年内停止购买新的公车,以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在此前两周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宣布,上海从限制公车入手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对公务用车实行“控购”管理,党政机关购买新车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于措施得力,全市的公车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私家车“扩容”的速度。

  交通拥堵,已成为一种现代城市病。过去人们在总结原因时,往往把症结归于“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不堪重负”等,却忽视了数量同样庞大的公车。以上海市为例,在700余公里长的城市干道上奔跑的机动车中,公车(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用车)就占近50万辆。与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相比,公车出行成本最高——各单位的公车大多是领导“专用坐骑”,一人一车,投入高、消耗大、效率低。据北京市一位政协委员调查,在城市行驶的车辆中,除出租车外,公车与私车的比例是4:1,也就是说,每5辆车中就有4辆是公车。占26.7%的公车却动态占用80%的道路资源,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让越来越多的公车从城市交通拥堵中“抽出身来”,是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需要,还应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的做法无疑为其他地方提供了一种参照。对公车购买叫停一年,提醒党政机关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提高公车使用效率上,也向社会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即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压力,公车不仅与私车承担同等的责任,还要带头作好“表率”。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公车是纯粹的消费品,并不能产出直接经济效益。数量庞大的公共管理机关公车,花掉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如果再“与民争路”,将加剧“路”与“车”的矛盾,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在汽车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城市道路建设空间,在我们的城市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便捷顺畅的立体交通格局时,党政机关除了自觉遵守公车控购的有关规定,每辆公车还应该树立这样的“大局”意识,即从“我”做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让公共交通更多地为公众服务,使交通干线这个联系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保持畅通。

  让公车从交通拥堵中“抽身”,要求各级政府在加大公车改革力度、狠刹公车攀比风的同时,做好疏与导,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交通”理念;要求各级官员增强对公共责任的“分责”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出行观”。比如荷兰的《自行车总体规划》中明确写明:“5公里以下的出行尽可能放弃使用机动车而改用自行车,从家到轨道交通车站,自行车是最合适的交通工具。”再比如欧洲600多座城市为呼吁公众节约能源,曾掀起了“今天不开车”活动,连地处东南亚的泰国,总理也积极响应,一度骑自行车上班。可惜国内的政府和官员鲜见类似的举措或行动,这不能不是我们公共管理的一个缺憾。

  让公车从交通拥堵中“抽身”,除了对拥挤不堪的城市道路是一种“解放”,还意味着对公共财政巨大压力的释放。据报道,“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百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已成为财政的大包袱。也只有让更多公车“抽身”,才能让各级地方财政扔掉这一包袱,真正“轻装前进”。

  新闻链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