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疆:发挥国际航空港优势 争创中国西部旅游大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9:20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把旅游业确定为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予以扶持和发展,同时加大了旅游业向西倾斜的力度。新疆乘此政策的东风,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步伐,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做大做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绩



    一、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新疆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90年代后取得长足发展,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收入明显提高。2003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92.71亿元,以1995年为基期,年均增长29.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11.50万人次,年均增长8.8%,国内旅游收入88.69亿元,年均增长37.1 %。接待国际游客17.0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58万美元,扣除2003年非典 的突发性事件对我区国际旅游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3.8%,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3.7 %。旅游总收入由1995年相当于新疆GDP的1.1%提高到2003年相当于GDP的4.9%。

表1:19952003年新疆旅游业发展基本数据

年份国际旅游国内旅游
入境旅游者

 
(万人次)
增幅(%)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增幅

(%)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增幅

(%)
旅游收入

(亿元)
增幅

(%)
199520.3625.7743654.2514.14147.113.9
199619.69-3.36820-8.355077.55.6
199717.25-12.471114.3582.195.97.824.3
199820.6619.8824616616.85.955.63649.7
199922.388.3385824.1694.612.658.297.9
200025.6114.41949410.1757.819.162.677.5
200127.36.698563.8839.310.871.814.6
200227.540.8799420.9967.9413.383.916.9
200317.06-38.064858-51.11011.54.588.695.7

    二、旅游企业发展迅猛,接待能力显著增强

   旅游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公司、新疆西域旅游股份公司和新疆旅游股份公司等数家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旅游龙头企业。2003年,新疆大西部旅游股份公司成功开发了冰雪风情游项目,探索出一条开发反季节旅游产品的新思路。新疆西域旅游股份公司90年代初开始涉足开拓中亚旅购市场,现在,每年接待来自中亚国家的旅游购物客人都在7万人左右,占据了新疆旅购市场的半壁江山。截止2003年,全疆共有旅行社273家,比1995年增长2.37倍,其中国际旅行社42家,比1995年增长3.67倍。旅游星级酒店239家,海德、银都、鸿福、银星等6家为五星级大酒店,四星级酒店12家,三星级以下酒店221家,实有客房26738间,床位52786张,平均出租率达50.5%,星级宾馆的营业收入8.13亿元。旅游车辆2000多辆,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导游3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20多万人。旅行社数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旅游人数等诸项指标均仅次于陕西省位居西北五省第二,其中:国际旅行社数量、星级饭店个数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表2:2002年新疆在西部省区旅游业的地位

地区旅行社总数(个)旅行社职工人数(人)星级饭店个数(个数)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万人)
国际(个)国内(个)
全国11552134910203229147888031151343.95
重庆20423181511110921846.15
四川46949420903629420066.72
贵州123121112264828022.81
云南4113737410180560419130.36
西藏402020746495214.23
陕西28134247605817835185.01
甘肃2002717330831255423.68
青海891178147739104.35
宁夏507436643520.6
新疆2323919336781909927.54

  三、形成旅游业重点发展格局,景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形成了五区三线的旅游业重点发展格局。五区即以喀纳斯湖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以天池和博斯腾湖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以吐鲁番、库车为重点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塞外江南旅游区。三线即古丝绸之路的南线、北线和中线。先后开发旅游景区(点)468个,其中国家级A级景区45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8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吐鲁番市、库尔勒市、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相继跨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四、国内旅游迅速成长,占据旅游业的主导地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以及双休日、春节、五一、十一3个黄金周的休假政策,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新疆国内旅游业起步晚、成长快,自1997年以后步入高速成长期,与1995年相比,2003年新疆国内旅游收入累计增长11.49倍,比全国国内旅游平均增速高9.67倍。国内旅游收入占全部旅游收入的95.7 %,比1995年提高了42.1个百分点。从国内游客的分布情况来看,疆内游客占新疆国内旅游业客源总数的72.9%,疆外游客占27.1%。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库尔勒、吐鲁番、哈密等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是我区旅游业的集中发展区和新疆人游新疆的主要客源市场。疆外游客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江苏、广东、上海、甘肃、浙江、山东、陕西等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和西北邻近省区。 

    五、国际旅游呈现二元结构,客源主要集中于亚欧国家 

    我区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入境旅游人员总数的84.6 %、7.5 %、5.9 %。亚洲在新疆国际旅游业中的市场份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欧洲和北美洲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和4.6个百分点。2003年,排在前10位的客源市场依次为独联体91732人、港澳台20629人、日本16309人、美国5225人、韩国3392人、德国2757人、英国2150人、澳大利亚2134人、法国1968人、马来西亚1715人。

表3:2002年新疆国际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与全国比较分析

国别新疆全国比重差(%)
人数(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总人数的比重(%)
总计2E+051001343.951000
亚洲2E+0584.6998.1174.310.3
 # 日 3509815292.5621.8-6.8
   马来西亚32761.459.244.4-3
    新加坡54832.449.713.7-1.4
   韩 国67572.9212.4315.8-12.9
    独联体13734758.8133.731048.8
非洲14809.90.70
欧洲175977.5148.8511.1-3.6
     英国31171.334.32.6-1.3
        德国29901.328.182.1-0.8
        法国39681.722.211.70
     意大利21560.99.170.70.2
        荷兰13030.610.040.8-0.2
北美洲137255.9141.2510.5-4.6
   #加拿大20510.929.10.20.7
        美国112404.8112.18.3-3.5
大洋洲30601.335.42.6-1.3

    我区国际游客明显划分为旅游观光型和边境旅游购物型两种,与全国相比,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传统观光客源市场呈稳步发展趋势,以欧、美、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主要消费群体,人均消费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好,主要旅游目的地为乌鲁木齐、吐鲁番、天池、喀什、库车、和田、库尔勒等地,是我区新型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拉动我区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以旅游购物型游客为主,旅游购物人数占我区国际旅游人数的58.8%,是我国国际旅游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主要旅游目的地为伊犁、阿勒泰、喀什等地区的边境口岸,形成了我区特有的以霍尔果斯、红其拉甫、乌鲁木齐等口岸为重点地区的边境旅游购物型市场。随着中西亚各国经济的日渐复苏,以及中亚客商来疆旅购贸易的逐年升温,旅购游客成为我区国际旅游人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六、旅游业联动效应增强,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旅游业内含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以其投入相对较小、产业联动性强的特点,在自身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业的发展,间接带动并提升了农业、工业、城建、文化、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进了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有形无形的收益,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成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表4:新疆三次产业及旅游业与GDP比较一览表

 GDP(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旅游业
总产值

(亿元)
比重(%)总产值

亿元)
比重(%)总产值

(亿元)
比重(%)总收入

(亿元)
旅游收入/GDP (%)旅游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
199582524029.130336.728234.213.371.14.7
199691224927.33373732635.813.161.44.0
1997105028026.741339.33573413.721.33.8
1998111729126.143138.639535.462.475.615.8
199911692692346139.443937.665.415.614.9
2000136428821.15874348935.970.555.213.4
2001148528819.463042.456738.279.985.414.1
2002159830519.167242.162138.992.25.814.9
200318784132279742.466835.692.714.913.9

                                           特色

      新疆位于祖国西部边陲、亚欧大陆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区和多民族聚居区,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要道,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粗犷、奇特的自然景观造就了新疆旅游业的独特优势。

    一、潜在的区位优势

    毗邻中亚、西亚和南亚,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有27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国家一类口岸16个,具有发展边贸旅游和跨国旅游的地缘优势和潜力。

    新疆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随着航海业和国际大宗贸易的不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21世纪,航空运输业和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空中运输成为现代国际国内远程客运的主要方式。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非洲的国际航空要道上的核心枢纽,与欧洲主要客源城市之间的距离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与这些城市之间距离的2/3。随着新疆对外交往和国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疆在国际旅游业中的航空区位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

表5:中国几大门户机场与主要欧洲城市之间的航空距离(单位:公里

乌鲁木齐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莫斯科37055915689069555785
斯德哥尔摩48106890799579956825
柏林53957670871085807540
华沙55257150812581256890
布达佩斯52657605858084507410
巴黎63708710975096208580
伦敦64358645968596858515
罗马61108450942592308125
伯尔尼61758515871093608320
雅典54607865871084507425
维也纳53957735871086457540

   二、独特的资源优势

    新疆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品位高、特色强、组合优、容量大、功能多、垄断性强,在全国74个基本类型中,新疆有67种,占全国分类系统类型总数的90.5%,居全国各省市之冠,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旅游资源宝库。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形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结构,干旱的气候条件塑造了许多世界罕见、全国第一的奇特景观。气候生态多样,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境内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中国最长的冰川音苏盖提冰川。中国最大的沙漠搭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群遍布南北疆荒原上神秘莫测的龙城、风城、魔鬼城,中国最大的硅化木园区将军戈壁硅化木群……,这些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神奇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以粗犷、原始的大自然之美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源远流长的古丝绸之路文化和历史遗迹、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活跃的边境购物旅游,都与内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资源特异性强,与内地形成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和各种主题旅游会迅速崛起,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市场的散客化将成为主导。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的度假旅游会继续发展,形成观光游、度假游、特种游并存的完整的旅游消费结构。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与预测,在时尚的旅游生活中追寻历史渊源、体味人文历史、感悟大自然的恩赐,是21世界旅游的主流,新疆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恰好符合旅游发展的时代要求。

瓶颈

    一、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新疆旅游业的现状是一流资源、二流交流、三流开发、四流经营、五流促销。2004年7月15日在新疆召开的21世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前景论坛中,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池重庆形象地将新疆旅游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概括为:大资源、小开发、大交通、小民航,大产业、小投入十八个字。

    新疆的边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已开发的资源大多数停留在粗放型经营状态,且大多局限于生态观光产品,受气候条件制约,这些旅游产品的消费淡旺季划分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生态观光游、丝绸之路游、沙漠探险游、文化古迹游、民俗风情游、自驾车(摩托车、自行车、汽车)自助游、登山探险和山间徒步游、冰川探险和考察、森林探幽游和草原风光游、漂流游、湖滨度假游、狩猎旅游、滑雪旅游、科学考察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进程相对迟缓,致使旺季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淡季设备空置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效益。旅游业的发展未形成统一规划和运作,各旅游景区的分工不明确,旅游产品的衔接性差,少有较高价值的旅游精品景区和旅游产品,各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开发的品牌意识欠佳,旅游开发中存在着违背经济规律,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低层次开发建设失误。

2002年,新疆入境旅游人数仅占全国的1.7 %,在全国的排名相对落后,与新疆旅游资源大省(自治区)的地位极不相称。新疆旅游企业与全国尤其是发达省区相比,存在小、弱、散等明显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接待游客数量少,旅行社经济实力薄弱,服务水平较差等方面。旅行社自身外联组团能力弱、业务过分集中、内在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且有合理网络分支的大集团,缺乏合理有效的专业分工机制,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只顾赚钱、忽视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现象仍较普遍。

    二、交通运输成为制肘  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新疆旅游业一方面面临着交通成本的严重制肘,另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1、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新疆旅游业长途交通费占旅游外汇收入的32.7%,高于全国平均比重6.9个百分点。目前,国内、国际游客赴疆游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观光型国际游客大多数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间接来疆的旅游团队。乌鲁木齐至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客源城市的机票价格,相当于同等距离国际航空机票价格的2-3倍,高额的旅游成本挡住了人们赴疆游的脚步,严重影响了新疆旅游业的规模发展,使新疆旅游业起步即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加之新疆旅游景点分散,在途时间过长、部分旅游线路道路状况不好、旅游服务质量欠佳等因素,都抑制了人们对新疆旅游的有效需求。

表6:2002年新疆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与全国比较分析

  
指标金额(万美元)比重(%)金额(万美元)比重(%)
总计994210020385100
长途交通费325132.7526025.86.9
             民航189919.13661181.1
             铁路69674652.34.7
             汽车6566.68744.32.3
             轮船002601.3-1.3
游览1491.514317-5.5
住宿7857.9256512.6-4.7
餐饮8558.616608.10.5
商品销售360936.3421120.715.6
娱乐298315257.5-4.5
邮电通信2392.47203.5-1.1
市内交通9918824.3-3.3
其他服务6566.6213110.5-3.9

    2、国际市场的分流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各国都瞄准了中国这一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与内地旅行社联手发展出境游旅游市场,形成近年来颇为壮观的中国游客出境游。在出境游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出于对旅游消费成本效用比较的考虑,一部分原本愿意到新疆旅游的潜在客源转向选择出境旅游。

    3、国内市场的截流作用。我国东部地区对原有的旅游产品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宣传促销,形成了一批独特的城乡景观、主题公园、城郊度假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园,对国内游客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一些与新疆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的省份捷足先登,通过先行发展旅游业,移植新疆和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对新疆游客产生了一定的截流和阻断作用。

思路

    充分发挥新疆旅游资源优势、航空区位优势、口岸优势,将特色旅游业培育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把新疆从20世纪中国旅游业的战略后备基地转变为我国知名旅游胜地,通过旅游业的连带效应吸引外商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丰富第三产业体系,促进新疆与中亚、欧洲为主的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财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倾斜力度

    旅游产业涉及的生态、环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景区道路、交通条件等众多硬件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大,投资周期长,投资利益不宜分割,具有公共物品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典型特征。投资的社会效益和关联效应远远高于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由政府出资,以国债资金等方式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资源开发项目,如赛里木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已申请到1200万元国债启动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金融支持开发当地旅游业。在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下,出台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搞好各地旅游项目规划和论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治安环境建设中去,更多地运用经济规律,为资金进入创造可以信赖的利润空间。

    二、先行一步发展内资民营旅游企业 

    新疆旅游行业发育不尽完善,具有幼稚产业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WTO关于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确立优先发展内资民营旅游企业的战略定位,在旅游业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之前,对内资旅游业实施更加优惠的开放政策,吸引北京中坤集团这种可以整体包装、策划新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投资加盟,形成旅游经营的规模优势。出台多种促进对内开放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大胆拍卖旅游景点的开发、经营权,以景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旅游企业的自主兼并和联合速度,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旅游集团,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实力的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以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为目标,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旅游企业建设目标,增强新疆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提高旅行社的对外竞争水平,在全疆形成以国际旅行社为先导的旅游经营商、以国内旅行社为主体的旅游代理商和区域布局合理的旅行社接待网络。促进新疆旅游产业的全面成熟和壮大,逐步建立起与外资抗衡的旅游业巨型企业,创建新疆区内旅游业的航空母舰,待民营旅游业羽翼渐丰之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竞争。

    如表6所示,在新疆国际旅游收入构成中,与旅游业间接相关的长途交通费和商品销售比重分别为32.7%和36.3%,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和15.6个百分点,而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游览、住宿、娱乐收入的比重却分别低于全国均值5.5、4.7和4.5个百分点,为了尽快扭转我区旅游产业低层次开发现状,应建立健全旅游服务和娱乐消费体系,逐步提高我区国际旅游收入中娱乐业和其他服务业收入的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旅行社质量,使各旅行社竞争的焦点由价格之战逐渐转化为特色服务与服务质量之争。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改革体制的旅行社发展方针,优化调整旅行社结构布局,促进国际和国内旅行社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现代技术与旅行社传统业务相结合,大力推进旅行社的区内、区际与国际交往合作,拓宽旅行社的营销网络,开展旅行社的联合促销活动,推行集团经营和网络经营战略,培育若干个以旅行社为主体,具有品牌优势,开展跨国经营业务的旅行社企业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更快、更全面、系统地获取市场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争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高起点挖掘整理新疆民俗、历史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从西汉开始就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上经过各民族多次融合、交汇,逐渐形成了今天新疆以维、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创造了瑰丽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形成了传承千古的十二木卡姆乐曲、阿肯弹唱、江格尔史诗、玛纳斯史诗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维吾尔族是著名的歌舞民族,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感和天赋;柯尔克孜族人民以山为父,以水为母,体现了人类跟命运的抗争;在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离太阳最近的塔吉克人民,创造了鹰文化的神奇魅力;阿克苏的龟兹文化、千佛洞令人神往;和田几千年的玉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绚丽多彩的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广泛传扬的现代优秀民族音乐和文学艺术作品相得益彰,构成了新疆特有的文化现象,形成了维吾尔族的《我们新疆好地方》、《达板城的姑娘》、《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的《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一批浩如烟海、世代流传的少数民族经典歌曲,将新疆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新疆旅游业无论是采取东进还是西出战略,都必须宣传造势。而挖掘、整理各民族历史文化,借助王洛宾、周涛等名人作品和名人效应,高起点打造新疆文化精品,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穆斯林的古尔邦节、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塔吉克族的灯节和播种节包装为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新型旅游产品,正是新疆旅游业宣传造势的最佳着力点。

    四、将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的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优势

    我区目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际贸易、商务旅游活动明显活跃,与欧亚国家的双向交流日益频繁,开放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的主客观条件已日趋成熟,因此,应着手申请开通乌鲁木齐欧洲国家的落地签证权,打通新疆向西开放的大通道。

    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出发,开辟一条新的国际航线,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国际乘客数量和预期收入能否满足航线正常运营所需的巨额航运成本和地面空勤管理保障体系的各项开支需求。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区应从欧洲国家中选择一到两个占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较大,与我区有着长期友好邦交关系,在欧洲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和交通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集中兵力开通一到两条欧洲——乌鲁木齐的精品国际航线,为欧洲游客进入中国旅游开辟一条空中捷径,真正发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的门户作用,使新疆从我国国际游客运输的神经未梢一跃成为向西延伸的大动脉。

    五、大力培育国际观光型旅游市场

   从新疆旅游业25年来的发展进程来看,经历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到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的发展道路。今后5年内,仍应继续执行先国际、后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做为我区的后备支柱产业,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拨专款到亚欧大陆国家做集中宣传,形成一种强大的宣传攻势。通过参加每年举行的世界旅游促销会,如柏林展、巴黎展、东京展,尽量扩大与各国旅游部门的联系。精心组织一批适合亚欧国家旅游消费需求的精品旅游项目,增大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国际游客份额,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丝绸之路的重点精品景点、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和反季节旅游产品,新包装推出一批世界精品、绝品和新疆标志性旅游景观,丰富旅游业内涵和内在吸引力。使国际旅游消费者全方位了解新疆的旅游景点和景区特色,激发其到新疆旅游的消费冲动。

    以旅游为纽带,借助各方合力,合作开发一批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商务会展、科考探险、文化交往、荒漠开发等交流项目。以焉耆乡都酒业、和硕芳香科技、轮台轮南石油基地、达板城风力发电站等新兴产业旅游新景观为实例,现身说法,提高各方有志之士对新疆荒漠地区的关注力度,以科技和创新为动力,培育新兴戈壁产业,创造一批产业奇迹,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关注新疆、掘金西部的投资吸引力,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投资和贸易伙伴,达到以旅促贸、以贸带旅的最终目的。

    六、对旅游购物市场给予足够的重视

    旅游购物作为我区国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支持我国产品出口创汇。对独立后经济正在复苏和恢复阶段的中亚国家来讲,居民出国往往是旅游和购物紧密相连,单纯旅游观光的居民很少。因此,对中亚旅游市场的开拓,重点应放在吸引中亚客商来疆旅游购物上,培育一支专门针对旅游购物的服务体系和网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优惠政策并简化入境手续,方便游客进出,改善边境购物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对出口商品品质的监督管理,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传国外,使旅游购物客源市场趋于稳定并持续增长。政府应对参与旅游购物的相关企业给予中央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使旅行社招揽中亚客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鼓励各大旅行社主动走出去,在中亚各国设立驻外办事处并开展推介活动,与驻外使馆、航站、海关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交通、简化出入境手续等方面给旅购客人大开方便之门,使旅购客人数量逐年攀升。

    七、尽快实现新疆国内航线机票价格与国际并轨  

    以中国加入WTO为契机,尽早实现新疆民航机票价格与国际机票的统一并轨,降低内地游客往返新疆的航空客运成本,大力推进铁路和公路建设进程,三线并进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打通旅游业发展瓶颈。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开通内地主要客源地与新疆的旅游快车,着力培育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一级客源市场,西北为二级客源市场,沿海和内陆大中城市为三级客源市场,以内地客源市场为主,区内客源市场为辅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国内旅游在新疆旅游业中的主导地位。

    新疆旅游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和环境背景、稳步增长的客源市场,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潜力巨大的区位优势,正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和旺盛的社会需求。21世纪将成为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重要国际旅游区,全国旅游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新疆旅游业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挥其在新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成为继农业和工业之后,带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三支柱,使新疆逐步由旅游资源大区成长为旅游经济强区。

 (新疆统计信息网)

相关报道
来源: 中国统计信息网                                   【编辑:何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