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志设置标准过时就要寻求突破”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9:51 南方都市报 |
“交通标志设置标准过时就要寻求突破” 广州交警部门表示,按国家标准,非高速路一般不设减速带,但内环路东濠涌高架路有必要设置 提要 一场“三尸四命”的惨祸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合理性的思考。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再度巡城,发现市区的部分高架路仍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交警部门表示,此前已就内环路等增加减速带、标志标线等问题提过好几次建议,但一直都没有增设,因为按照国家目前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标准,一般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可设置减速带。市建委昨日表示,今后会要求业主单位在建设道路的时候考虑得更充分一些。 “但凡‘标准’,往往难照顾到意外情况,如果标准过时或者不符合现实,就要寻求突破。”昨天,广州交警支队设施部门表示,内环路、东濠涌高架路等广州主干道弯道多、交通事故多,有设置减速带等交通设施、交通标志的必要,但根据目前国家标准,非高速公路一般不设置减速带。交警部门建议广州路政建设要因地制宜。 【现状】 弯道标志牌“无人理” 广州内环路造价达几十个亿,但急弯多,坠人坠车事件时有发生。据悉,内环路上的急弯多集中在以下几个地点:南田路拐入工业大道弯道处;中山一路分道路口;永福路向广园东和动物园延伸处等地点。有些路段甚至是近90度的直弯。 据悉,当初设计时,没有估计到会有现在这么大的车流,沿路林立的高楼不但使路面弯度大,全路不同路段速度不一,也存在挡住司机视线的可能,以至于限速标志可能形同虚设,超速现象严重。 据统计,内环路九成以上交通事故与超速行驶有关,在内环路进出匝道和过弯道时发生的超速事故,占了全路事故的75%。“白天直道上行驶的车辆时速多为八九十公里,深夜,可高达130多公里。”而此路设计时速仅为60公里/小时左右,有的弯道处只有30公里/小时。 同样存在设计问题的是东濠涌高架路,当初设计时,通行量没有现在大,原定每小时1500辆车经过,但该桥是东风路、江湾桥、中山路3条路的交叉口,就是说,3条路到该桥就汇集成1条。 【交警部门】 因涉及国标难更改 交警介绍,除了桥本身承受力的问题,该桥车道设计也极为不合理,这里是江湾路2条车道、越秀北中山路1条车道、东风路1条车道即4条车道的交会点,但交会后,4条车道在该桥就变成2条车道。加上附近有市委等政府单位,一到开会,车辆多要从此经过,堵车是常态。 交警部门表示,已就内环路等增加减速带、标志标线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过好几次建议,但一直都没有增设,原因在于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一般只有在高速路上才可设置减速带。 【建议】 标准过时就要突破 交通设施部门表示,“尽信书不如无书”,事故这么多,说明目前的道路设计规范还存在着漏洞,现行规范标准缺乏对意外情况的考虑,广州的路政建设应因地制宜,标准过时了,要及时经专家论证及时变通。 据悉,1986年,《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86国家标准开始实施。1999年6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J5768-1999开始实施,至今已有5年。 【市建委】 建设道路应考虑充分些 机场高速日前发生的这起交通事故对广州市今后的城市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市建委昨日表示,“今后我们会要求业主单位在建设道路的时候考虑得更充分一些。发生这起事故后,设计单位也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设计中更自觉地思考如何让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以人为本。” 有关专家指出,受征地拆迁的限制,在市区里建设高架路大都难免又陡又急的弯道,虽然这些设计都是符合规范的,但是符合规范的并一定是最合理的,所以在市区里建设高架路要谨慎规划、谨慎设计;在一些新建道路的时候,如果确实需要建设高架路,有关部门也可以花多一些代价,多支付一点征地拆迁费,让城市道路修建得更人性化一些。 市内交通危险点调查 危险点1 机场高速转入环城高速匝道处 弯道半径短转弯急 记者发现,发生事故的弯道半径短,转弯急,弯道弧度达到136度。这一带的隔音墙透明度有限,驾驶途中司机视线受阻,很难看清楚前方是一个急转弯。匝道的另一边则是高度大约1米的护栏,而转弯处仅有单车道,路面宽度捉襟见肘,行驶车辆一旦高速撞上,便有翻落桥底的危险。虽然未到转弯的路口就竖有限速40公里的标志牌,但一名有多年开车经验的老司机仍然对此表示了担忧:“从直道突然转入分叉转入弯道,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况且,这么急的弯道,如果不熟悉路况,就算车速40公里也不够安全。” 危险点2 白云大道转童心路的立交桥弯道 急转弯处车道二变一 从白云大道尾转入童心路,眼前是一条弯度为90度的立交桥,桥面上是双向行驶的三车道,上桥位置的上坡路段共有两车道,到了转弯处两车道又融会成一车道。由于弯道较短转弯很急,坐在车上的记者明显感觉到路面突然变窄了。 对于司机来说,这样的弯道无疑是危险地带。有关部门在立交桥的上桥位置设置了30公里的限速牌和急转弯标志,此外还专门加上了显眼的危险标志,在转弯处更是多设了一个限速牌和多个转弯指示牌。尽管如此,在转弯处的水泥护栏上,记者仍发现了很多车辆刮过残留下来的痕迹,纵横交错,十分显眼。 危险点3 黄石立交桥 到处都是急转弯 从新市经黄石立交往石井方向的立交桥上有一个360度的大弯道,仅有单车道,限制时速为30公里。虽然弯道比较急,但记者一行驱车沿路行驶,并没有发现相关的急转弯标志。车辆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沿着斜坡缓缓向上行驶,转过一个大弯后才开始恢复平稳。 从黄石路经黄石立交往新市方向的立交桥上,同样是360度大转弯,限速是30公里,但由于是下坡路段,同样存在着危险的因素。此外,从新市经黄石立交往广从路方向的立交桥上还有一个90度的急转弯,只有单车道,转弯之处突然从上坡变为下坡,对于司机同样是一种考验。 危险点4 黄石路转往广从公路的立交 急转弯无限速标志 记者一行驱车从黄石路转往广从公路,发现立交桥上是一个90度的急转弯,虽然弯道比较长,而且桥面上是单向双车道,然而上桥位置并没有设置任何限速标志,也没有设立转弯示意牌,如果开得急了还是有发生危险的可能。 沿路记者留意到,该高架桥转弯处的水泥面上依稀留存有车辆刮伤的痕迹。一名王姓司机表示,此处弯道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时速超过50公里,转弯时人坐在车里会明显地感觉到偏离重心,“有的司机一见没有限速标志就放松了警惕,这样就容易发生危险”。 新闻追踪 机场高速近期将增加减速带 有关方面回应:将事发匝道拆除重建不太现实 本报讯针对日前发生在机场高速上的“三尸四命”交通事故以及人们对其设计、辅助标志等的质疑,广州机场高速公路公司昨日作出回应,“将事发匝道拆除重建不太现实。”据悉,机场高速公路公司将力争在月底前补充设置被肇事车辆撞掉的导向标,并加厚、加密减速带。 事发匝道警示标志设置充分 机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永灿强调,事发匝道现场的限速标志、导向标、减速带等设施的设置已经非常充分,“如果司机按照限定的速度行驶,就不会发生这么惨重的事故。” 施永灿表示,按照规定,他们不需要再在三元里匝道上加密警示设施;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醒司机们注意,他们会继续保证道路的各项设施符合规范,并保证在一些标准较低的路段(如事发的三元里匝道)强化各种辅助设施,如增加警示标志,加密、加厚减速带等。“这是建立在牺牲行车舒适度的基础上的,今后在这些路段开车可能会有坑坑洼洼的感觉。” 匝道重新改造不可行 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提出,将建议机场高速路公司在三年内对机场高速公路重新规划,改造弯道。 施永灿也认为这一建议“不太现实”,因为事发匝道的设计建设是经过专家的重重评审的,并符合技术规范,“不能因为发生了一单事故就否定了整个匝道。”业内专家也指出,机场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受周边环境限制,难以进行大规模改造。 A06-07版:采写:本报记者 陈捷生 严艳 刘佳 肖小冰 实习生 艾丹青 图: 经黄石立交往石井方向的立交桥上有一个360度的大弯道,记者在附近并未发现急转弯标志。本报记者 黄宇 卢汉欣 摄 制图/何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