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平同志打破“造福乡梓”铁律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00:58 红网

  据8月16日《参考消息》报道,虽然邓小平在四川省广安市出生,但他自15岁离开广安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他为何不愿回家呢?最近,当地官员提供了一个新的说法:邓小平搞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南方和沿海富裕了,但老家广安穷困如故。当时广安不少人希望“沾邓小平的光”,要求中央给广安“特殊政策”。邓小平不愿这样做,因此不愿回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造福乡梓”的传统。一旦当地的某人当了“官”之后,家乡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找他去要点经费或给点政策。而部分政府官员“平步青云”之后,出于“造福乡梓”的特殊情感,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对故乡“关爱有加”。因此,“沾领导的光”、“享受特殊政策”……这些词语虽然并不怎么光彩,但却因屡屡奏效而倍受青睐。朴素的四川广安人身处如此大环境下,自然也不能免俗——这确实可以理解。试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权威,要照顾一下家乡百姓,那真可谓是小事一桩、小菜一碟。更何况,邓小平同志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到过成都和重庆,可以说多次有机会回老家看看。然而,他为何却偏编过家门而不入呢?难怪时至今日,当地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还“隐隐有埋怨邓小平冷待家乡的意思”。

  仔细读完这则新闻,笔者却为小平同志的“不近人情”而肃然起敬!众所周知,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必要的程序,不能超越职权许可的范围。行政权力姓公不姓私,不能由着某人的性子想怎么就怎么。倘若“造福乡梓”举动纯粹是个人行为,动用的也仅仅是个人资金,倒也无可厚非,甚至值得大加提倡!然而让人担忧的是,某些人却打着“关爱”的幌子动用公有权力资源越职为家乡“造福”。从表面上来看,如此做法并非为了个人私利,但却是为了家乡这个“小集体”的私利。果真如此,那“造福乡梓”的关爱行为则极有可能演变为行政“胡作为”!

  不难看出,小平同志打破我国几千年传统所标榜的“造福乡梓”铁律,显示了他按规则办事的原则。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执政者权力的行使必须按规则办事,“不作为”固然可恨,但“胡作为”同样可恶。反对行政“胡作为”,就是要反对那些借“正当名义”、“合理理由”而胡作非为的行为,不能让拿着公有权力资源的人随便冒险或任意胡来——即使是“造福乡梓”!当然,避免行政“胡作为”,就必须完善对执政者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制度的统辖作用,减少率性而为的灵活机动。毕竟,在行政管理上,一灵活就有可能“灵活”到规范之外去,一机动就有可能把原则性给“机动”没了。在此,小平同志的那句话虽然简单却发人深省:“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特殊化是很不满意的,特殊化脱离群众。”

  当然,小平同志打破“造福乡梓”铁律也显示了他的大公无私。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心里装的是全中国;他始终同全国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诚如教育部72岁的退休干部徐亦尤所感叹的那样:“邓小平为什么能够写出‘三落三起’的人生传奇,最终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就是因为他无私!他的心中总是装着人民,任何时候都充满力量。”(稿源:红网)(作者:毛天祥)(编辑:韩雪)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