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为中青年谋求一个健康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00:58 红网

  作为“国际心理学大会”议程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许燕作了名为《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公众科普报告。她认为,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我国中青年“职业枯竭”严重,工作重压身心俱疲(《中国青年报》8月15日)。也就在第二天,即2004年8月16日22时,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洋网新闻中心副总监王建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去世,年仅28岁(大洋网8月18日)。

  所谓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说通俗点,就是指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已有各种程度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易发展为病态。就年龄而言,40岁以上的人群中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陡增,亚健康的比例陡增,55岁前后就明显增多,多数人都具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滑向疾病的步伐加快。在某种因素促发下,可突发重症,甚至猝死。亚健康是如何产生的呢?医学专家、心理专家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成因是心理压力过大。这一点,也正是“职业枯竭”的本质特征。

  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更可怕的是,2002年对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的联合调查表明,新闻工作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有人根据他们辞世的年龄特点,总结出“49岁现象”。

  过劳死,我国媒体在80年代曾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过日本社会白领阶层的“白领现象”,现在如瘟疫般,已经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每一个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近年来,有不少中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如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小说家路遥、王小波,音乐家施光南,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聪等。似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蒋筑英现象”正在中青年群体身上重演。

  让人疑惑的是,生活、工作、生理条件相对优越的中青年群体为何反而成了“短命阶层”?在笔者看来,我国的中青年群体,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之所以寿命如此短暂,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西方中青年相比,中国中青年群体的社会环境不够宽松,他们的忧虑多、心理负担重:他要买车,他要供房,他要出国、要攻读博士,他要打败竞争对手,他要消费,他要事业成功……种种问题和焦虑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另外,这个群体大多从事脑力劳动,脑子24小时运转,压力大、处于疲劳状态,有点在为工作透支生命的感觉,这也是导致他们身体状况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注意锻炼身体和放松自己也是导致他们体质差的重要因素。

  中青年群体是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状态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对中青年群体的健康监控和教育迫在眉睫。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进程,但可以调整状态,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要真的做到这样,当然很好,问题是,生活、工作的高压力不都是自己找的,很多都是来自于外界环境。因此,中青年要想谋求一个健康的未来,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努力,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去找症结,解决问题。

  一方面,中青年自身要认识到,“让自己健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青年群体能够以极其认真、顽强的精神去努力工作,当然也应该以这种精神去追求健康,因为只有自己健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社会不要逃避中青年群体的压力,而应创造更有利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压力,使这个群体乃至及整个社会都保持最佳状态,带着饱满的精力去迎接挑战。比如,领导重用中青年的同时,也要从健康上关心他们;单位、企业应为他们建立有专人负责健康档案,就象人事档案一样。

  只有主客观共同努力,内外因共同作用,在让中青年自身学会珍爱健康的同时,社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保障健康的空间。惟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为中青年谋求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稿源:红网)(作者:陈栋)(编辑:韩雪)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