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为何两次选中邓小平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18:02 解放军报 |
新华社记者段吉勇 王波 查阅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名单,两次以上名列其中的总共不超过10人。是什么原因使得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7年后,邓小平再次获选为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是因为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撰写风云人物报道的作者因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可能难以作出更深层的解释。在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的今天,重新探索邓小平两度获选的原因,也许能够找到更好的答案。于是,新华社记者开始寻访当年遴选风云人物的决策者和撰写报道的作者。经过多渠道联系,终于找到1985年度风云人物报道的作者之一、当年《时代》周刊驻北京分社社长里查德·霍尔尼克。 现已离开《时代》周刊的霍尔尼克回忆说,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遴选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的风云人物报道早已成为《时代》周刊的品牌报道栏目,周刊高层一向十分重视。遴选风云人物的准备工作往往在正式报道几个月前就已开始。遴选的基本标准是谁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世界的影响最大,不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初的热门人选往往是新闻报道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人物。1985年10月前,在负责提名的周刊高级主管的心目中,位于前列的人选是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但随后这个次序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周刊当年10月组织的参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新闻之旅”。 由《时代》周刊高级主管和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等美国大公司高层领导组成的40来人的参观团抵达北京后,《时代》周刊高级主管便立即提出了采访邓小平的要求,并很快获准。那次集体采访给到中国参加新闻旅行的周刊总编辑亨利·格伦沃尔德和周刊其他高级主管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霍尔尼克说,那次采访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直言不讳。“他不怕说错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和戈尔巴乔夫等当时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惟恐说错话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观团所到之处看到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格伦沃尔德和周刊其他高级主管惊讶不已。几年前还是一个荒凉渔村的深圳那时已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处处显露出来的生机盎然的景象给了参观者巨大的视觉冲击。 霍尔尼克参与撰写的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长篇报道说:“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相比,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本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仅隔几年又到中国故地重游的外国人几乎难以相信自己来到了同一个国家。” 在最初提出来的人选中,具体负责遴选工作的资深记者里查德·邓肯大力举荐邓小平。刚刚结束在中国的新闻旅行回到纽约的邓肯为他的举荐提出四点理由:一是邓小平在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深受人民爱戴,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二是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改善将有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三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四是这种转变无论怎样都将会影响世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邓肯列举的理由说服了参与提名的周刊其他高级主管。 霍尔尼克告诉记者,风云人物的遴选虽然要经过提名,但最后拍板决定的却是总编辑一人。提名结果提交格伦沃尔德后,这位总编辑就为什么提名邓小平问了负责提名的高级主管们几个问题,最后一锤定音,“好,就是邓小平。”其实,早在格伦沃尔德结束在中国的新闻旅行回到纽约后,邓小平就已成为他心目中的人选。 《时代》周刊对1978年度风云人物的报道说,邓小平当年发起的改革开放使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在短短一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霍尔尼克看来,这种令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转变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也许就是邓小平获选为当年风云人物的最主要的原因。 霍尔尼克说,到1985年,改革已从第一个阶段的农村改革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城市改革。虽然此时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遇到的阻力也更大,但7年来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已能使人们对这场革命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比7年前看得更为清楚。尽管邓小平预期的在20世纪末使中国摆脱极度贫穷落后、实现小康的目标能否实现,当时很多人都还拿不准,但如果第二阶段的改革成功,毫无疑问,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和巨大的影响。1985年度风云人物的长篇报道援引中美建交时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的话说,邓小平正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世界其他领导人能够望其项背。 他说,由此可见,《时代》周刊就1985年度风云人物人选所作出的决定不仅仅是一种新闻上的判断,更是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将对中国以及全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作出的历史性判断。这个判断的准确性早已被1985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所证明。 当年报道的篇幅大大超出7年前,封面的制作也大不一样。此时的杂志封面除了在显著位置展示邓小平稍带微笑的大幅照片外,封面上部还刊载了一幅邓小平正面像的小照片,四周则是由表现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活动的照片叠加而成的背景。而7年前的那期杂志的封面只刊载了一幅绘制的邓小平画像。 当时在北京的霍尔尼克要在他发回的报道中说明为何再度遴选邓小平为风云人物。他知道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得以再次获选的原因之一。 霍尔尼克认为,邓小平的改革力图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政治上的稳定。现在看来,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