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建筑工人常文学一刀一刻寄深情 “我为小平塑个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14:08 新民晚报
  昨天中午,河南南路一处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宿舍里,几位工人酣睡正香。走廊尽头小屋里,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全神贯注地雕刻着面前一尊人物塑像泥胚。

  他褐色的衬衫上,一大块汗湿的印迹已泛出些许白色盐花。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而他却始终没伸手去擦。他用手中的小刀细细地描摹、刻画着,脸上是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小屋里的柜子上,整齐地排列着近十个大小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塑像。那塑像目光深邃、身着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整齐梳于脑后,宛然就是晚年伟人邓小平的形象。而他们的创造者,就是眼前这位叫常文学的建筑工人。

  “我太崇拜邓小平了,没有其他的方法表示,只想为他塑个像。”昨天,当记者面对这位淳朴的工人时,他反复强调着这句话。

  远眺近观 感受伟人风采

  常文学是上海明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后勤人员。1990年,他南下打工,来到了当时处于改革最前沿的深圳。也就是在那时,他亲眼目睹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嬗变成现代化大都市。

  常文学自豪而感慨地说:“刚到深圳时,我每个月只有200块的收入。可几年后,我不但在那里站稳了脚跟,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店铺。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1998年,常文学第一次踏上黄浦江畔,浦东的景色把他惊呆了,“这是伟人铸就的辉煌,也是伟人曾经关注的土地。我想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只身一人,离开了深圳已有些成就的小生意,在上海找了个建筑公司当起了普通保安。

  如果说,以前的常文学只是远距离感受伟人丰采的话,那几年后的广安之行就让他真实地贴近了邓小平。2002年夏天,常文学前往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

  “那天,我在那里找了好久,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身旁不起眼的小路尽头,那幢普通的青瓦房就是邓小平曾经住过的房子。我一下子被震撼了,这样伟大的领袖,在生活上却这样朴素节俭,实在太令人敬佩了。”想起当时的情景,常文学不由激动起来。那一次,他整整在广安待了两个星期,走过了所有邓小平曾经走过的路。回家时,他的行李里多了满满一箱关于邓小平的画册和书籍。

  日琢夜雕 刻出心中真情

  回家以后,常文学总觉得该做些什么,抒发心头的激动和崇敬。“我老家在‘玉雕之乡’南阳镇平,从小就看到别人用玉石雕刻那些栩栩如生的塑像。于是就想到了给小平做一尊塑像。”说干就干,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常文学就地取材,从家后的山上挖了几团黄泥,和着清水就这么做开了。

  “当时什么都不懂,以为只要简单地用泥塑起来就好了,结果惨不忍睹。”想起最初的作品,常文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但我就是不想放弃。后来甚至还托朋友从100里外的烧铸厂弄来近百斤那种烧制花盆的泥,进行实验。”

  “他简直跟疯了一样,自己一个人神神秘秘地埋头做,谁都不告诉。”一旁,他妻子小刘又好气又好笑地埋怨道,“那时候我还住在深圳。每次和他通电话,没说几分钟他就推脱要做其他事情,把电话给挂了。追问下他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他在做邓小平塑像。当时,我马上回了句:“就你那乡巴佬,怎么可能?!”但两个月后,当小刘亲眼看到一尊半米高的白色塑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常文学的床上堆放着几本册子,《新民晚报》上这几天刊登的有关邓小平的文章都被精心地裁剪下来装订成册。而一本刊登有大量伟人照片的《图说邓小平理论》已经被翻得有些磨损了。

  “每次看到一张新的图片,我都会捧着研究上二三个小时,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把塑像做得更好!”工作间隙,只要有一点时间,常文学都会拿起刻刀。“说也奇怪,只要摸塑像一下,他就来了精神。”妻子在一旁补充道。

  为塑好像 爸爸出手想打女儿

  每天下班后,常文学都会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开始做塑像。不到半夜不会罢手。工地上的兄弟都玩笑地称他为“国宝”。

  做塑像的后期,常文学要用水泥浇铸模型。冬天,被冻得开裂的两只手,伸到没有凝固的水泥中,强烈的碱性溶液腐蚀着伤口,伸出来时血肉模糊。有一次,甚至还活生生地掉下了块指甲。夏天时,为了能够浇铸得更加细致,他用腿固定住塑像。溢出的水泥滴在腿上,肿起了一大片。在常文学的手臂上,布满了大大小小、颜色深浅不一的伤痕。

  柜子上,放着一尊有道明显裂痕的白色塑像。这是他第一批制作的两个塑像之一,格外珍惜。有次工地搬迁,他把塑像细心包裹在被子里,准备随身带走。可女儿帮忙整理行李时,却不知道,一抖被子,塑像摔到地上,应声而断。“那次,我差点气疯了。扬手就想给她一巴掌。”看到一直随和的父亲竟想打自己,女儿顿时委屈地哭了。那一次,父女俩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常文学更是气得几天都没吃下饭。

  在热土上 想开个塑像展

  自从常文学做邓小平塑像出名后,许多人都曾慕名前来参观。甚至还有不少深圳和香港的商人想出钱购买已经做好的成品。“但我是一个都不会卖的!”常文学斩钉截铁地说道。

  “做塑像是因为我崇敬邓小平。因为改革开放才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我对邓小平同志的热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如今,常文学已经做了近百尊大大小小的邓小平塑像,而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称赞。

  “后天就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了,我最想做的就是去《邓小平与上海》图片展走走,看看那些珍贵的照片。而未来,我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在浦东新区开个邓小平塑像展览,因为这里是伟人曾经踏足过、关注过、热爱过的土地。”带着无比的向往,常文学说着心中的一个梦想。

  “饮水思源富思贫,亿万人民思伟人。邓君已乘黄鹤去,深刻丰碑有后人。”这是常文学厚厚的几大本日记中的一段话,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这位普通人对邓小平深深的缅怀和敬爱。

  见习记者厉苒苒

  工棚内,工友们正在欣赏常师傅精心塑制的小平像

  本报记者纪海鹰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