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何来这么多空头支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00:43 红网 |
打开电视,经常看到某某企业慷慨回报社会,向社会募捐机构献上善款送上爱心,也常常会为那些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社会良心所感动。但不知道其中竟有不少人抛出的是空头支票,并不能兑现自己的捐赠承诺。最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几家社会公益机构将一些言而无信的空头慈善家告上了法庭,算是狠狠解了一下我们心头的闷气。(据2004年8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慈善事业,是最光荣的一项社会事业,也是有能力的企业和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美国著名经济时评人理查德·兰伯特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就曾经放出高论:在美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但你必须有所回馈,否则你就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大人物。确实,在不少西方国家,人家并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富人”们在慈善捐赠时拼命做小动作,开出这么多的空头支票呢? 首先我们的社会还未建立起健康的“慈善文化”。应该说西方国家众多的富人慈善家是由他们特有的慈善文化所造成,西方人对财富的态度是,我只是财富的看管人,财富最好的使用方式是捐赠给社会。很多富人具有这样的信仰:要想进入天堂,先将你的财富捐赠出去才行。世界首富,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的比尔·盖茨通过公开的遗嘱宣布:将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的98%留给慈善事业,给3个孩子每人只留遗产1000万美元。而我们的社会最尊崇的还是“先富起来的人”,不少人的想法还是,我的财富是依靠智慧和汗水得来的,凭什么要再送出去。当然西方国家“慈善文化”的背后,还有诸如高额的遗产税等制度的支撑,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我们的捐赠制度无疑还很不完善,让一些借慈善捐赠之名行商业宣传之实的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不少“富人”捐赠慈善事业,往往会搞一个隆重的仪式,大量邀请各级政府领导人到场,新闻媒体的报道再紧紧跟上,一旦宣传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广告效应实现,便赶紧开溜,人影不见,电话不接。你要问他追讨,他甚至会反咬你一口,考虑到追讨成本过大,不少募捐机构往往只能自认倒霉。让失良“富人”得了便宜又卖乖。 社会慈善机构自身也必须为慈善捐赠的空头支票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好大喜功,未签署协议就给对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比如只顾及场面上的热闹和风光,而致使自己反吃哑巴亏。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之后的一次大型电视赈灾义演上,许多人上台对着电视摄像镜头把捐款信封投入密封的捐款箱,可结果清点时竟有一半信封是空的,我想如果换一种方式,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的公益捐赠还少了一个捐赠者的准入门槛。随便什么人只要说要奉献爱心善心了,我们赶紧得陪上一副笑脸,而很少去考察一下,他有自己宣称的捐赠能力吗?他曾经的信用情况究竟如何?他提出的捐赠附加条件合理可行吗?如果这一关把好了,我想也就不会出现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既不兑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善款,又拖欠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的80万元了。他最多骗得了前一家,后一家就不会上他的当了。(稿源:红网)(作者:朱永平)(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