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捐赠回归其本来意义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00:43 红网 |
2003年1月12日上午,太子奶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宣布向“希望工程”和“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各捐款100万元。可时至今日,该集团的慈善捐赠依然没兑现,已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告上法庭。而该集团旗下的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同时承诺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捐赠的100万元,至今也只到账20万元首期款,其余80万仍不见踪影。在联系董事长无果的情况下,青基会也打算向太子童装发律师函了。(8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不兑现慈善捐赠的企业何止太子奶集团一家,除去媒体没报道的不说,影响最大的要数北京通康生物实业集团公司捐赠2000万元建立中华骨髓库的特大诈骗案了。自2001年9月,该公司董事长董占义签下协议后,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了他“中国红十字勋章”以及“慈善大使”称号的相关证章、证书和牌匾。但就是这位号称“中国慈善第一大使”美名的董占义董事长,不仅没捐一分钱,连人都杳如黄鹤,一去无踪影了。 慈善捐赠作弊案的一再发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某些企业家不讲诚信的恶劣品行,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用市场化的手段促使企业家踊跃捐赠来增加基金数的初衷很有可能被一些不良业主所利用,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很明显,要不是青基会承诺在先,将捐赠仪式安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届时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并通过媒体广为宣传报道(事实上正是如此),太子奶集团未必愿意签订这样一份协议。集团领导不是傻瓜,他们当然懂得这么隆重的仪式必将产生的巨大的广告效应,青基会当然也知道这么安排所能对企业产生的吸引力。如此,双方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导演出的这样一场慈善捐赠,从一开始就已经走样变味了。因为它不是为了捐赠而捐赠,而是为了广告而捐赠,它是有价的,也是有偿的,这样一来,当捐赠方收获了广告效应后,出现赖帐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反正都是市场行为,一方愿挨,一方愿打罢。 所谓慈善捐赠,其要旨在“慈善”两字上。既然冠以“慈善”之名,就要确立起这样的价值观,即它是秉于捐赠人的好心善意,自觉自愿地将个人所得拿出一部分无偿地献给社会的一种道德行为。简言之,慈善捐赠即是对社会的回报,虽然在立法完善的欧美国家也讲点慈善投资,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不计报酬的道德行为,任何将其功利化的市场操作,必然会有损它的本来意义。 太子奶集团的不诚信行为一方面在提醒有关部门,要加强慈善事业的立法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也给慈善机构出示了警告:慈善捐赠不是拉赞助,过多地以广告效应来吸引企业从事慈善捐赠势必会危及慈善事业本身。(稿源:红网)(作者:王学进)(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