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后配额时代考验1300厦企生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09:17 东南快报

  本报讯8月22日,由厦门总商会和服装时报主办的“万杰隆”厦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厦门悦华酒店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品牌经营将是厦门纺织服装业进入后配额时代(届时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的取胜之道。

  2005年1月1日中国纺织行业将正式进入后配额时代,这预示着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出口将有望出现历史高峰,而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厦门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现状:厂家多但规模小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13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运转良好的企业约800家。厦门服装企业已经形成一些比较突出的本土品牌,如伟伦时尚、黑眼睛、万杰隆等,但与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还显得嫩弱,发展不成熟,综合实力不够。另外,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化纤企业,除翔鹭外,其他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龙头效应尚不明显。

  但厦门的纺织服装企业同时也蕴藏着巨大潜力。在化纤产业,除了拥有翔鹭这样的大规模企业,还有利恒、东纶、力隆等快速发展、有活力的企业。《纺织与服装协议》的生效,以及厦门处于贸易口岸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厦门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策:品牌建设是关键

  谈到对策,厦门纺织服装同业商会会长蔡适期认为,厦门纺织应首先加强产业链纵横两向的整合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发展化纤与服装,进而带动中间行业,促进纺织和染整业的发展,并借助厦门口岸优势扩大出口。

  “长期的市场竞争不能仅仅依赖于打反倾销官司,而是依靠物美价好,这就是品牌的建设!”蔡会长说,厦门将在近年内打造10个省内知名品牌,2个国内知名品牌,争取在国际上打响某个品牌。

  具体到厦门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建设,旗风品牌规划机构的王跃认为,厦门的时尚价值观并不算高,因此服装企业更应学会“通俗化”,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主流。“通俗”不是“平民”,而是大众。

  北京金世佳咨询机构首席品牌管理顾问刘海峰认为,重要的是找准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出拳头产品。

  关于企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福建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建议,出口企业在学习国际市场规则、积极应对的同时,要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推行生态纺织品认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应走国际化道路,打造全球供应链,介入国外流通渠道,开发自有国际品牌。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