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七月节穿越时空的心灵语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08:14 海南日报

  也许是心灵深处潜藏的怀旧情节,中国人喜欢以各种循环周转的节日符号来纪念时间之流逝: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这些节日既标识着一年内季候的变化,同时也汇集了各种民俗活动。当节日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所释放的浓重情感与意义,以不可阻挡之态贯穿着千年汩汩文化之河。

  中国岁时节令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中元节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也叫盂兰盆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渊源 传自印度佛教仪式

  中元节最早叫盂兰盆节,源自印度,是佛教徒为悼念祖先而举行的一种佛教仪式。据《盂兰盆经》所载,“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考证,盂兰盆节从梁代武帝萧衍开始传入中国。除设斋供僧外,逐渐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自此相沿成中元节。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把香插在自家门口的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那天,街上的店铺都早早关门。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包子。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传承 本土的隆重节日

  在海南人心目中,中元节的隆重仅次于春节和清明。对历史的崇敬之意,对祖先的缅怀之情,在海南人质朴的情感中汹涌奔流。通过种种特殊的祭拜方式,将这种情感释放得酣畅淋漓。

  作为海口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街,得胜沙路传递出的气息交织着古朴和现代,散发着历久沧桑的别样风情。紧挨着冼太夫人纪念馆而居的张育梅,不顾71岁高龄,每天仍迈着硬朗的脚步来馆里上香。在得胜沙熏陶了几十年,海口传统民俗的烙印,永远刻在她的精神世界里。

  从张育梅懂事起,家中就年年过中元。年少时,耳濡目染母亲里里外外张罗一切;嫁人后,是婆婆操持和打点所有的准备;如今,算日子、买香烛、设祭台、烧纸钱等,成了她年年必修的功课。张育梅说,初七以后,各家开始准备香烛和纸钱。自家祭祖一般是初七、初十,十五晚上则留给那些素不相识、没有后代的古人。过去,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燃香点烛,现在都提前到晚上六七点了。

  海口市政协文史科原科长冯仁鸿对海口中元节颇有研究。他说,十五晚上,家家烧香,围扦房屋四周,并买小芋头、杨桃等青果施舍孤魂,谓称“施孤”,以示欢送阴间祖辈以及游荡在外的野鬼孤魂回去。

  原琼山一带,人们在“施孤”时,还用香烛把自家房屋围起来,让小孩子拿着香烛,绕着房屋跑。所以中元,也是孩子期盼的节日之一。

  纵观全岛市县,将中元节过得最浓烈、最壮观的要数陵水。令人称奇的是,在城市文明的步步蚕食中,陵水县城的中元色彩非但没有褪减,反而比乡下的还要隆重、热烈。8月16日,记者在陵城北关庙对面的老街采访。一座有些历史的青石楼前,头发花白的郑安三坐在躺椅上,神闲气定地抽水烟。郑安三祖籍广东雷州,50多年前随父母南迁到陵水。从语言到习俗,他已经完全融入陵水人的生活。

  郑安三回忆起去年的中元节:七月十四,一家人已提前祭拜自家先人。十五那天,天刚擦黑,家家户户门前开始燃香点烛,焚烧用五色纸扎好的鞋帽、衣服。大街小巷霎时星星点点,绵延数里,整个陵水沉浸在一个烟雾世界中。孩子们则提着柚子皮做成的灯,嘻嘻哈哈绕着屋子来回跑。

  陵水黎族自治县史志办主任符有奇说,现在除了一些乡村,已经很少有人手工扎纸艺了。十五前夕,街上到处是摆卖纸艺的摊子,而且卖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有纸汽车、纸电视、纸手机等,手工精细,堪称一绝。

  其实对操劳一生的老人而言,中元也是他们的节日。这时候,孩子们都从各地回到身边,共同缅怀先人。望着满堂儿孙,老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生活的希望。

  风俗 放天灯祈求平安

  年长的人在家祭祖,年轻人则纷纷出门放天灯,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追思。传说天灯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或文灯。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灯祈福的习俗。

  在文昌的乡村,天灯活动往往由村里年青人牵头,用五色纸手工制成。做法一般是,先以竹蓖围扎成直径2米左右的圆环,再在圆环四边对称点拉铁线圈,以便放上“油包”,再用纸糊在外围成一盏形似“谷笼”的天灯。

  七月十五夜幕降临时,就到了放天灯的时刻。村子里倾刻热闹起来,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带着节日的欣喜,带着对来年的祈盼。几个人把天灯抬起来,用一把晒干的椰子叶点燃天灯。当烟火把灯体胀得跃跃欲飞时,就放上“油包”。这时,火热越来越旺,旁边的指挥者便发出放飞的口令。霎时,天灯腾空而起,挟带着阵阵震耳的爆竹声、人们的狂笑声,直奔茫茫苍穹。四面八方都是天灯,布满整个夜空。盏盏天灯,远远近近,闪闪烁烁,与星月交相辉映,在幽蓝的夜空中放射耀眼光芒。霎时,眼睛迷朦了,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天灯……

  同样是天灯,放飞的时间却不尽相同。每逢中元前夕,陵水会连续放上几晚天灯,意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而老人的说法则是,为那些飘逝的魂灵带去光明。听陵城镇上的人讲,十五前,晚晚都见到少量的天灯飘上夜空。

  陵水天灯的做法与文昌大同小异。由于天灯在空中逗留的时间与所放油料多少有关,多了天灯不能上天,太少了又容易掉落下来。为了防止不胜负荷,陵水人在天灯外层复盖上一层纱网,也有人把围天灯的纸换成份量更轻的塑料薄膜。随着天灯玩放的不断演变,人们还在灯下装上一条长长的尾巴,俗称“火鸡”,使天灯看起来像流星,又像火龙。这样,天灯升空后随时会飘落火星,给夜空增添一份诡秘的美。符有奇说,近些年人们都改用鞭炮和火焰了,升空后交叉爆炸、喷射,那场面蔚为壮观,夺人眼球。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而琼海人、疍家人,则把灯漂在河上、海上。波平如镜的万泉河上,几百只河灯光芒闪烁,随波轻漂,构成一幅绝美出尘的图画。疍家人以海为生,长年不离船,所以他们的心愿与祈盼永远与海有关。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渔民上岸谋讨生活,这种习俗也渐渐远去。

  变化 衍变成多元节

  在海南很多地方,人们常把从初一到十五合称“七月节”,或“七月半”。这半个月内,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习俗:不出远门,不买衣服和鞋子,不看病……人们说,中元是属于古人的节日,后人应将热闹与风景退让他们。

  关于中元的种种传统禁忌,民俗学家认为,其实一切顾虑都是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是偶然发生的,跟农历七月没有必然联系,将偶然当必然,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极端谬误。

  新加坡的华人,非但保留着中元的朴素情感,还赋予节日更多的积极意义。借着中元节,人们会创造一个邻里、同业欢聚叙旧的机会,联络彼此感情。或是搭起中元歌台,展现民俗文化。连平时难得一听的方言歌曲,只有在这时才处处听闻。或是慈善福利团体、社区组织筹募义款,将爱心洒播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海南大学东南亚文化研究所学者符玉川认为,时代和社会不断变化,中元节这种传统文化,不免显出它的局限性,乃至于落后性,所以变迁是必然的。因此,有些被淘汰、筛刷了,而另一些则以改变了的形态乃至机能被保存下来,如宣扬慈善、友好、互助。

  其实,不只中元,许多传统节日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淡化,有的更浓郁,而有的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每一种习俗都是一块块跳动的文化胎记,记录着这个时代的鲜活情感,在传承中变化,在变化中传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今天成为历史……

  作者:高虹

  (来源:海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