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10:15 光明日报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主体、内涵、规律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阐发,回应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发展本质的新揭示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唯物史观认为,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追求真理的过程。二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目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实现价值的过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因而,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中,社会发展从本质上看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统一的进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体认识和遵循社会客观规律的进程,即合规律的过程。根据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是社会主体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益,实现其价值选择的过程,即合乎社会主体目的的进程。社会历史的内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或之外预先存在的东西,而是通过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活动实现的,是根植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的。因而,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而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不可或缺的,仅合规律不合目的,或仅合目的不合规律,都必然导致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

  发展主体的新阐述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主体作出了新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主体是多层次的,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其中,社会主体的价值选择具有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体的发展、完善,不是损害各个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而是为各个群体和个体主体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是各个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发展、完善的根本利益所在。因而,社会的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价值选择过程。“以人为本”的“人”,包括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克服了把发展看成是少数人的发展或忽视后代人的发展的错误认识,提出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发展主体观。一方面,各发展主体存在着客观的差异,不可能实行平均发展,但任何个体与群体要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都不能以损害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发展为代价,应倡导与实现代内主体公平发展。特别是要注意维护欠发达地区和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利益,通过统筹和协调,促进和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主体还是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统一。人的需要不仅包括当代人的需要,而且包括未来人的需要。社会发展既为当下所决定,又为未来所决定,而后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人的发展。所以,必须改善和优化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代际公平发展,确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发展内涵的新界定

  科学发展观将社会发展视为由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四大要素构成的系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内涵的思想。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应将社会发展视为由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四大要素构成的系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上述四大要素并非机械的堆积,而是处于交互作用关系之中。第一,生态发展是前提。离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第二,经济发展是基础。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三,政治发展是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为社会大系统其他要素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第四,文化是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前人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的全面发展规律即摒弃社会的片面发展,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缺少任何一个因素,社会大系统均不可能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确立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平等、文化繁荣、生态平衡等多元的、综合的指标系统,确保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即摒弃社会的失衡发展,坚持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各子系统之间有序联系、协调一致,从而使社会大系统在运动中不断保持良性循环的活力和生机。否则,社会大系统无法发挥其最优功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坚持社会的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就是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要通过统筹、协调,解决地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等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发展目的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将发展的目的确立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目的给予了更明晰、更科学的诠释和界定。

  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同志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仅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让人的才能,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历史上每一重大发展、进步,对人来说都具有某种发展、解放的意义,是人走向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必要的阶梯。(执笔:田启波刘卓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