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奉献 汕头特困生助学工程开展六载圆梦无数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10:58 大华网 |
“有了这一份份爱心,大学4年之路我们会走得更加沉稳有力”。“我们会好好珍惜读大学的机会,把社会投注给我们的爱心折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近日汕头团市委、市青联、市组织的特困大学生座谈会暨合群助学金发放仪式上,20位受助大学生代表们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炽热话语,表达了对自己学业给予莫大帮助的青年工作者和企业家们难以言表的感激。由团市委、市青联组织,从1998年7月启动至今的汕头市特困生助学工程,汇聚了一份份爱心,也圆了无数个求学之梦。六载助学圆梦无数 随着第一份具体实施方案的出台,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助学工程不断闪现亮点,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特困生得到资助,他们梦寐以求的学业得以继续。2002年,《汕头日报》与团市委联合主办的“助学圆梦”活动就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学生捐出了自己平时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有的退休老工人捐出了辛辛苦苦存起来的积蓄,有的市民悄悄留下捐款却坚决不留姓名;两家企业主动捐钱捐物,为每个受助生订阅全年的《汕头日报》;蓝天义工1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与受助生结对,建立长期的通讯联系;市侨中学生义卖捐助;知名书画家于秀溪伉俪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汕头举行义展义卖,义举感动了潮阳、达濠等地的企业家,大家纷纷冒雨前来认购……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作为“爱心中介”,“助学工程”的组织者团市委、市青联为了筹集助学资金,为让每一笔捐款都发挥最大作用煞费苦心。从“助学工程”的构思形成那天起,团市委便开始为助学资金而四处奔波。他们磨嘴皮、磨脸皮、磨脚皮,宣传“助学工程”的内容意义,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大笔的捐款只是偶尔有之,更多的是零零碎碎的小数目,这意味着募集者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今年春节,团市委、市青联为了把400双鞋子送给潮南区希望小学的学生,不知跑了多少个鞋店才凑齐了这400双鞋,所花的钱虽不多,但却费心费力。这些,他们都毫无怨言。 正因为有了这份爱心,才有了团市委联络办公室内那数不清的感谢信。每一封信都包含着深深的感激,也诉说着一个个令人感慨的故事。去年,“助学工程”资助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广州外语学院,放假回来的时候她主动来到团市委帮忙,团市委的同志在了解到她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时,马上帮她联系了一份翻译工作,让她能依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这位学生说,正是这样深长的情谊,才鼓励着自己跨越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坎坷。在受助中体验人文关怀 每年,总有一笔笔载满人与人之间友爱、关怀的助学金通过“助学工程”这条爱心渠道送到了每一位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学生手中。在得到物质支持的同时,受资助的学生也体验到了浓烈的人文关怀。 多年来,团市委把握住准确的组织定位,明确为青年的“服务”并不等于简单的“帮助”,而是要将教育理念通过助学的具体行动体现出来,不是要一时感动,而是要受资助对象真正坚定树立起正确对待生活的信心和追求理想的动力。 今年春节,140名特困学生收到了团市委、市少工委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送来的一份特殊又意义深远的新年礼物———免费特长培训。这些连上学读书都困难的寒门子弟,也能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第一次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正如团市委书记卢淳杰所说,让所有的青少年拥有平等、广泛的教育机会是我市青少年工作者一直的追求。在湿冷的初春,这些寒门子弟真实感受到暖暖的温情。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送温暖活动中,团市委本着呵护受助人心灵的原则,力图让孩子们明白,贫穷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贫穷是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磨练意志的砾石,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要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队伍中的一员。 感受到持久的温情 仅仅把资助金发放给受助的学生,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就足够了吗?不!团市委青年工作者们的心时刻牵挂着这些特困学生的一切生活、学习状况。深入山区援建希望小学并进行回访后续扶持,跟踪培养特困生,形成互动机制……在每一次活动中,在每一件细微的探访活动中,默默关心着受助学生们的成长成才。 为了能对每一位受助的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在每一次发放助学金的同时,细心的团组织工作者还附上一个回邮信封,希望学生们每学期都能向团市委汇报学习情况。每年,一封封托付着团市委激励和关爱之情的慰问信也寄发到了每一位学生手中。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把关心和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帮助特困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更好成才。为了使助人为乐的爱心得到传递,使受助同学奋发向上的责任感得以增强,今年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还承诺在受资助的学期内,每人给一名同样接受资助的小学生写4封信以上,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发奋读书,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接受申报的青联机关提供不少于40个小时的青年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正是在每一次回访中,受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份持久的关爱之情。 本报记者陈静莹李岱娜实习生苏润菁(来源:《汕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