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蓄势待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23:06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孙晓胜、王文化)中国环渤海经济圈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官员25日再次聚首河北廊坊,规划这个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区域协作发展蓝图。在经历过太多的等待和观望后,环渤海区域协作之舟似乎已经准备好了要扬帆远航。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经济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2003年,完成生产总值36065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12626亿元、出口总额82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0.9%、27.5%和18.7%。 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已经成为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们不争的事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规划司司长郭培章表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最活跃的地区,从国际上来看,它属于中国北方三大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 由于存在行政高于市场,区域联系不够紧密,生产要素流动不够顺畅等原因,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的口号提得早,但进展一直缓慢。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这一区域发展滞后状况也显而易见。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在中国经济总量中,长江三角洲占到17%,珠三角占9%,而京津冀地区仅占8%。经济学家们从统计数字的对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以京津冀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合作潜力。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主席陈锦华25日在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上表示:“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外商在中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环渤海经济区将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版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事实上,进入2004年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环渤海区域经济协作的步伐开始明显加快。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了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七届北京科博会环渤海经济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环渤海地区七省市共同参加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就适时召开七省市副省级会议,启动建立合作机制进程达成“北京倡议”;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在廊坊举行,确定这个合作机制名称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为环渤海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次、有组织的定期磋商机制,以加强内部交流、协调和对外经济合作。 从廊坊共识到北京倡议,再到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环渤海经济圈政府高层关于区域合作的认识和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环渤海区域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官员在25日进行的高层非正式对话中达成共识,将构建一个政府引导,以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的环渤海区域合作新机制。河北省副省长才利民表示,环渤海区域内各省区市在产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区域内各省市将着重加强在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