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来务工人员工会成立 重庆弱势群体有了"后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01:19 四川新闻网

     中国西部网消息 

 

    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动态

    在城市街头扛棒棒的民工、擦鞋匠受了委屈总是难找地方维权,如今这群城市“边缘人”终于有了“后台”。近日,渝中区成立的全市首批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工会,为他们搭建起了具有法律地位的、能与城市平等沟通的桥梁。

    该工会由上清寺街道办事处牵头组建。该办事处副主任吉庆坚介绍,工会依托辖区内10个社区组建,初步考虑每个社区一个。第一批同时成立了8个工会,分布在上大田湾、学田湾、李子坝等社区,目前共有480多名会员,每个会员有会员证。工会主席暂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当,副主席和委员则在会员中公开推选。渝中区总工会主席马庆强调,在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后,现任工会主席将退出,由推选出的会员担任该职位。

    马庆称,这种工会不同于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它基本是以散布在诸如小餐馆洗碗工、街头擦鞋匠、棒棒等农村人为会员。这群人流动性强,在城市中地位低,渝中区共50万外来务工人员中,约10万人属这类“流动人群”。

    市总工会人士称,过去从来没有具备法律权利的组织把这群人集合起来,现在为他们专门成立工会,意味着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通过工会,依据《工会法》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且工会代表可参加同级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

    同时,工会也担负起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任务。比如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介绍就业、普及法律知识、传达政策方针等。

    据悉,渝中区今年内还将在朝天门街道辖区成立同样的工会。

    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幕后

    香皂毛巾吸引会员

    说起第一次召集社区内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开会,商谈成立工会事宜,上清寺街道上大田湾居委会主任孔萍既好气又好笑:开始居委会上门请,100多人一个都不愿来。后来居委会批发了一些香皂毛巾,宣传说凡是来开会的都能得到一块香皂或者毛巾。结果会开完了,没领到“礼品”的人守在门口要求重开一次。

    如今已是工会会员的黄齐菊说出了当时大家不愿开会的原因:“大家都不知道工会是个什么东西,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何必劳神费力?有闲情开会还不如早点睡觉明天好干活。”

    居委会开了几次会,反复讲述成立工会的意义,黄齐菊开始隐约觉得这个工会好像就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可以帮你申冤,还能助你就业。“发了两三次毛巾肥皂后,他们自愿来开会了。”孔萍说,最初有70多人报名,现在全社区100多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基本都成了会员,其中有很多是“棒棒”、擦鞋匠。黄齐菊的爱人许发坤还当选为四名工会委员之一。工会要开会就请委员传达,会员有事也可以找委员反映。

    黄齐菊和爱人搞维修谋生,她告诉记者,有个单位请他们掏化粪池,合同里说好先付2000元,完工后就付剩下的1000多元。结果一年多过去了,他们也没得到剩下的钱。“我准备和工会说说,通过工会咨询法律问题,看怎么告他们。”黄齐菊说。

    “资金从哪里来呢?”记者问。孔萍说,这也是工会目前的心病。本来按照《工会法》,工会可以收取会员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活动经费,“但哪里敢开这个口,几块钱也可能把这些找辛苦钱的人吓跑。以后再说吧,目前经费由居委会和街道想办法。”

    渝中区总工会主席马庆说,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在全国也是新鲜事物,大家都在摸索前进,前面困难还很多。工会能否能帮这些弱势群体真正撑起一片天,还要靠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实惠

    孩子入学难工会出面找学校

    “有了工会就像有了‘后台’。”昨日下午,上清寺车站,摆烟摊的简祥友满脸笑容:为了她孩子来重庆上学,上大田湾社区工会正为免去她无法承受的“择校费”四处奔走。“以前想也不敢想,什么组织会义务帮我们这样的外来人呀?”40岁的简祥友是贵州遵义南关镇人。7年前,她和丈夫张五星双双来到重庆。从卖烤洋芋、串串香,再到摆烟摊,两人早把山城看成了自己的故乡,儿子张贵川也一晃眼长到了9岁。

    “从去年起,将儿子接到身边读书成了我的心病。”简称,儿子在老家上小学三年级,每年仅寒暑假来渝,平时疏于照顾,担心误了孩子前途。如何报名?在哪里报名?简祥友一无所知,只好向工会主席孔萍悄悄说了自己的想法。孔打听了几所学校,均要收取每学期1000多元的“择校费”。简祥友和丈夫根本缴不起这笔择校费。

    孔萍和上清寺街道办事处商量:“会员有困难,我们一定帮。”随后,街道向渝中区总工会求助。总工会主席马庆昨天对记者说,区总工会已经就张贵川读书一事向区教委递交了书面建议,希望能免去择校费,区教委回复一定认真考虑。

    外来务工人员工会·手记

    此举意义超越关怀

    民工是什么“工”?新华字典里找不到解释。农民进城打工,在二元制户籍结构的歧视下,于是就有了“民工”这样的词,尽管这些“民工”和“城市人”一样,为城市建设做着贡献,但一直以来,他们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有组织的保护。

    如今全国都在打破二元制户籍结构,国家有关部门提倡不再叫“民工”,而是称呼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不在固定企业工作的叫“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希望用这样的称呼把进城干活的农民身份提到和“城里人”平等的地位。在推进城市化的浪潮中,更多流动外来务工人员会在城市之间流动,渝中区率先成立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工会的价值,不只是在全国算新鲜事情而已,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事实上,无论是对进城农民,还是城市人,这种进步的影响力远比更改称呼深远得多。

    市总工会人士昨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还在设想,有一种全国通用的证件,让流动外来务工人员走到全国各地都能行使工会会员权利,并得到各地工会的保护。”这一步如能实现,对于“流动”的“民工”们来说,那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组稿件由记者谢季宏梁鹏采写



相关报道
来源: 重庆商报                                   【编辑:李玲】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