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雪域走笔之五:行路难 夜未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1:05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赵亚辉

  8月22日清早,常吃早餐的那家铺子给我们专门打好了一百个烧饼,带着这些干粮,我们科考队上路了。

  从海拔3900米的普兰县城,到海拔5600米、将建立科考大本营的纳木那尼冰川下沿的山坳,我们今天将垂直跨越1700米的高度。

  我们上山的路是经过三天时间探好的,一路上有三个节点,也是将要建立营地的三个地方:第一个节点在冰川融水冲刷的河谷中,是车辆行走的终点和步行上山的起点,也是建立第一营地的地方;第二个节点是在冰川脚下的山坳里,靠近冰川,适合科考队员休整,这里将是建立大本营的地方,大量的科考物资和生活物资也将集中在这里;第三个节点是未来工作的主战场,这是在主冰川上的工作区,也是我们建立工作营地的地方,科考队员将在那里展开工作。

  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穿越第一节点,到达第二节点,建立科考大本营。

  到第一节点的路并不好走,河谷中的水不小,需要额外当心,这些冰川融水从纳木那尼西南坡流入马甲藏布江,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孔雀河。滋润了整个普兰的孔雀河,最后经过尼泊尔流入印度的恒河。河谷中更让我们头疼的是遍地的鹅卵石,大大小小、坑坑洼洼,我们的车辆要前进,科考队员们就得拿着铁镐、铁锨,不停的修路。就这样边走边修路,过了五个小时,我们的车辆终于走不动了,再怎么修路也无法前进,这就是第一节点了,此时我们已经在河谷中前进了七公里。可别小看了这七公里,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来搬运科研和生活物资。

  在第一节点,我们开始建立第一营地,同时把需要带上山的各种装备集中打包。不久后,我们提前向当地藏民租的上山用的“货车”,也抵达到了第一节点,这些“货车”就是17条牦牛。我们的车辆虽然上不了山,但是这些“货车”将把我们必备的科考物资和生活物资运到第二节点。

  科考队员们把整理好的重装备像“装车”一样装到牦牛身上,一些轻装备随身携带。作为第一次上山的新手,我受到了特别优待。我那“深重”的笔记本电脑,被外号“老四”的一位科考队员扛在了身上,只有照相机和一些不重的生活用品还留在我的肩膀上。

  下午五点,科考队开始向第二节点进发了。姚檀栋队长和蒲健辰副研究员带领四名队员殿后看护着上山的牦牛,我们其余的十多名队员走在了前面。纳木那尼山体主山脊呈东北——西南走向,我们逆着山脊缓缓向上,据曾先行探路的队员讲,我们要翻越七八个山脊,才能达到第二节点。

  纳木那尼的山体十分奇特,没有什么植物,全是大大小的片状岩石,满眼望去,除了高处皑皑的白雪之外,全是灰色,科考队专家告诉我,这里的积岩为前寒武纪白云母片麻岩,其形成年代距今6亿多年。

  总听人说“在高原爬山多么艰难”云云,可是那些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想象中。只有自己亲身实践了,才能对“现实总是和想象完全不同”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我自认为已经对在纳木那尼爬山有了一些思想准备,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终生难忘。

  开始爬山时,我的体力还不错。还能经常拿出相机,抓一抓眼前的美景。可是不久后,随着海拔的升高,走一步都十分费力,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思照什么相了。从西坡上山的坡度约为30度到40度,如果在海拔低的地方,可能并不费力,可是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这个坡度就是一道难关。

  翻越了三道山脊之后,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的体力已经透支,两只脚已被磨破了,呼吸更是十分困难,总觉得一口气憋在肚里喘不上来。说是在缓缓向上走,其实是一步一步往上挪,而且每挪一步都很困难,都要使出“吃奶的劲”。正是此时,我对“哪个冰川科考队员的腿没疼过,脚没烂过”这句话才有了深刻的认识。

  越往上走,风呼呼的越吹越大,而且又哩哩啦啦下起了雪,晚上十点的时候,天渐渐黑了下来,一弯新月升起,照着我们的前路。和我同组的徐柏青研究员、田立德研究员和邬光剑副研究员不停的给我打气,此时海拔已经超过5400米,我们走五步,歇两步,继续向上攀登。

  当我们翻过第六道山梁,来到一个山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这里的海拔已经是5600米,距离我们的目的地——第二节点还需要翻越两道山梁。虽然我们科考队希望一鼓作气,继续前进,但是那些托着科研和生活物资的牦牛却开始“罢工”了,那些赶牦牛的藏民们也不肯再往前走了。我们只好在这里建立起了临时的营地。

  队员们迅速搭起了一个大帐篷,拿出了睡袋,所有队员挤在帐篷里,准备在这里将就一个晚上。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是没有人很快入睡。突然到高海拔地区,而且身体消耗很大,虽然大部分科考队员们都有经常在高原工作的经历,也依然不能马上适应。最大的问题是呼吸困难,熟睡需要的是平稳的呼吸、充足的氧气,但在这里,用力的深呼吸也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又怎能安然睡去。对于第一次上如此高山的我来说,更是一夜无眠。听着自己砰砰超过120下的心跳,听着旁边队员翻来覆去的声音,听着大家急促而沉着的呼吸声,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天亮了。

  虽然一夜难眠,队员们的精神头却都很足。与昨天相比,今天的任务并不算重,只需要翻过两道山梁,就能到达第二节点。唱着歌,赶着牦牛,下午一点,我们科考队到达了冰川下沿的山坳。见到了我们这群陌生的客人,美丽的冰塔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两个小时后,被科考队员们命名为“纳木那尼饭店”的大本营拔地而起了。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