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川藏区行:探访藏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印经院今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1: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德格八月二十五日电 题:四川藏区行:探访德格印经院今昔 中新社记者路梅

  年届五十的德茂已在德格印经院工作二十一年了。在现代化印刷技术、盗版和原料涨价的冲击下,他对这里的感情更增添了一份坚持,一种信仰。

  藏民心中的圣地

  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宫”,意为“善地印经院”(全称“雪域文化宝库善地吉祥多门大法库”),坐落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欧普龙山沟口,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于一七九二年。德格是中国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印经院以其收藏文献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以及考究的刻版工艺和精湛的印刷工艺而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

  该院所藏典籍文献八百三十余部,涵盖了整个藏民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及整个藏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德格印经院制版工艺精湛,流程古老而完备,被称为“刻版印刷的活化石”。

  德茂告诉记者,对于藏族的佛教信徒们来说,这里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这所占地三千平方米的经院坐北朝南,红墙平顶,庄严古朴,具有浓郁的康巴藏式古建筑特色。记者采访时看到,虔诚的信徒手持转经轮,肃穆地一圈圈绕着印经院祈祷。印经院周围的山坡上挂满的各色经幡随风飘扬,如同经文遍遍传诵。

  现代社会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也翻山越岭来到了山谷中的德格,然而对于有着二百七十年的印经院来说,现代化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冲击和尴尬。

  下午五点,阳光依然强烈,印经院内却一片昏暗,尤其收藏经板的层层搁架,能见度几乎为零。记者问:“为什么不安装电灯?”德茂说,前些年曾经安装过一次电灯,但是不够成熟的线路对全木质结构的印经院来说,安全隐患反而更大。于是,电灯被拆除,工人们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印经,下午六点光线开始昏暗时,院内所有工人全部离开,只留几人在院外值班。

  现代印刷技术也给印经院带来了烦恼。德茂说,由于印经院全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和原料印刷,因此成本相对较高。而现在市面上出现的现代技术印刷的经书,价格比印经院的低了将近一半,抢占了印经院的相当一部分市场,印经院的印刷工人从鼎盛时期的四、五百人,下降到现在的一百余人。

  “藏族民间工艺不能断”

  据悉,截至二00二年,德格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一千四百万元用于印经院房屋建筑的维修扩建,抢救补刻了《印度佛教流源》、《丹珠尔》、《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等绝世孤本、珍本等大量版刻。德茂说,他刚到印经院时,这里只有刻版二十三万块,而发展至今已达三十二万余块。印经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德茂表示,并不打算为了盈利而改变传统的印刷方式。尽管现在原材料涨价,仅是朱砂就从二十元一斤涨到了一百五十元一斤,但是一张长二尺、宽三寸的纸质经文只从一角涨到一角五分。原料贵了,市场份额少了,售价只有略微上涨,印经院的收入较之以前少了很多。德茂说:“多数藏民还是喜欢印在藏纸上上的原汁原味的经书。钱少了我们并不在乎,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却不能断!”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