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树立大粮食观念 提高食物综合生产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1:54 贵州日报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必将极大地调动全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造福于全国人民。

  50多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是在发展中波动,在波动中发展。粮食问题是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省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和创新。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贵州的省情,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大粮食观念,全面提高贵州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理论上,应全面、系统、具体地深化对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的认识;在实践上,应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经验,集成、优化、组装各种先进适用技术。

  深化对农业的认识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和我省农业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现代化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环节没抓好或抓得不及时,就会使产量大幅度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人类尚不能完全控制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现代农业也是相对“脆弱”的。所以,农业生产很难保证逐年直线上升,丰收之年切忌头脑发热,歉收之秋勿需怨天尤人,重要的是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历史上看,我们似乎是既经受不起歉收,也有点经受不起丰收。农业生产说到底,它的一项最根本任务就是解决人类的能源和碳源问题,即食物问题。马克思说过:“食物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超越劳动者个人需求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商君书·垦令》也有“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的说法。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可靠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既是历史的昭示,也是我们切身的体会。

  讲农业,首先就得讲粮食。这里指广义的粮食,也可以说是食物(FAO中的Food不仅可以译成粮食,也可以译成食物)。食物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人类可以摄食以吸取营养的一切可食物品。粮食(食物)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支撑。我国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历来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必须水涨船高,继续深化,即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所谓科学化,即应当从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农业,农业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所谓系统化,即应当从综合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认识农业,农业的综合性绝不是一门科学或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所谓具体化,即应当从农业生产的三个方面来认识农业:一是在合成农业到来之前,农业生产主要还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因此具有相对严格的区域性或地区性;二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活的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反应;三是由上述两个特点所决定,农业生产具有时间性或季节性的特点。显然,目前一般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和深度,这就难怪在农业生产中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50多年来,我国农业曾有过几次滑坡,虽然每次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都与我们对农业的认识存在偏颇有关。对农业有了深入的、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就可以避免人为造成的“农业周期性振荡”,使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念

  民以食为天,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我省粮食生产制约因素增多。“入世”后,面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是可以缓解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承载力约束的压力;二是我国粮价总体上高于国际市场,进口粮冲击国内市场的压力可能增大;三是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小康阶段,对粮食需求的数量、质量和多样化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当前农业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已呈现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去求得独立的发展。贵州农业资源的配置、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粮食的生产和供给,都应当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

  我国是一个受农业资源约束性极强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世界年粮食贸易量仅2000亿公斤左右,远不及我国年粮食消费量的一半,所以依靠进口保证粮食安全已无可能。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商品,它不仅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独立自主问题。粮食生产的周期较长,受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约束,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常存在较大的波动。导致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很多,如经济增长水平、要素价格、市场供求的变化等。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与其他产业不同,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年度间的不稳定特性。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不仅生产周期较长,而且食品加工又需要时间,常使其不能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反应,而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另外,粮食和食品的耐储性较差,对短期内较大供求波动的反应能力还会受粮食储备水平的制约。所以,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世界各国的一个永恒的重要政策议题。

  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即食物安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概念,我国最初译为“粮食安全”,它实际上主要是指谷物安全)。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对粮食安全的表述是:“只有当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与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包括四个方面,即供需基本平衡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流通和储备体系,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粮食价格体系,对贫困人口基本口粮需求的保障能力。

  国际上认为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是粮食自给率≥90%,粮食贸易依存度≤10%;粮食自给率≥95%为基本自给。一般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应在95%以上。FAO定为粮食安全储备应占年度总消费量的17%—18%。粮食产量波动系数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程度。还有,人均粮食占有量越大,表示粮食安全水平越高。最后,增加低收入居民的粮食供给,也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

  从我省的省情出发,粮食安全还应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两项指标。我省的粮食自给率和安全储备可略低于全国水平,因我省周年均可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解决我省的粮食安全问题,还应考虑以下情况:一是应同世界粮食的供求相联系;二是必须同整个食物的生产与消费相联系;三是不应仅从现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来考虑,而应从整个国土资源上的食物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来考虑;四是应与不断涌现的新科技成果相联系。

  从世界粮食的供需情况看,人口数量在高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已超过10亿,饲料和工用粮快速增长,种粮面积的增幅有限,耕地退化日趋严重,单产增长十分缓慢。1998至2000年世界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2001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8亿吨,仅比上年增长1.2%。2001到2002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量约为19.35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7%,消费量连续两年超过生产量。2002年度世界粮食库存下降,约为5.87亿吨,比上年下降8%。而2001到2002年度世界粮食贸易约为2.36亿吨,比上个年度增加了200万吨,可见形势并不乐观。

  2003年世界粮食减产9300万吨,使粮价上扬。2000到2002年三年间,世界粮食缺口分别为1600万吨、2700万吨和96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2003年9月11日的报告,2003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18亿吨,粮食消费缺口为9600万吨。预计2004年世界粮食的供需局面与2003年相似,制品仍为9600万吨左右。

  从我国当前的粮食供求形势看,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持续下降和徘徊,连续4年产不足需。2003年粮食总产量下滑到4306.7亿公斤,比上年减产5.8%。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为4800亿公斤至4900亿公斤,由于粮食产量已连续四年为4550亿公斤左右,年产需缺口为250亿公斤至350亿公斤。我国粮食在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尽管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逐年减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加快,以及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快速增加,我国粮食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如果不迅速扭转减产和徘徊的局面,粮食产需缺口将继续扩大,就会出现粮食供给偏紧的局面。近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的政策,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是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FoodSecurity)的。

  从我省粮食的供求现状看,50多年来,我省农业和粮食生产不断发展,成就显著。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161万吨,人均粮食达311公斤。但从2001年开始,全省粮食产量有所下降。2003年全省粮食产量为1104.31万吨,比上年增长6.8%,处于恢复性增长期。

  贵州是我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农业省份。由于农业受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农业生产面临急需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量的下降,生态的恶化,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使生态与经济“双重贫困”,严重制约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贵州不仅耕地短缺,而且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和资源的禀赋,一是供应量不足,二是利用难度大。全省耕地中坡度<5°的占24.41%,而>25°的占21.09%。水田中,望天田高达42.5%。中低产田土比例大,约占80%。所以,从总体上看,贵州并不具备明显的生产禾谷类粮食作物的突出优势。但贵州地处低纬高原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从南亚热带到中温带的5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明显,农业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暖,无霜期较长,热量丰富,降水充沛,而且热、水、光同期,能够为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为农、林、牧、水产养殖和各种特色种养业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这些独特的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为贵州大力发展多种多样的特色农业和食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因此,在坚持“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原则下,树立大粮食观念,全面提高贵州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大有可为,也是长远之计。同时,也符合世界食品需求已呈现多样化、优质化、保健化和安全化的大趋势。

  大粮食包括各种禾谷类作物及小杂粮、薯类作物、畜禽产品中的肉蛋奶、水产品、果树蔬菜产品、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木本粮油、食用菌,以及各种野生可食生物资源等,即包括人类可以摄食以吸取营养的一切可食物品。与平原地区不同,我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野生植物资源有6140余种,在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食用植物500余种,药用植物3924种,工业用植物600余种,园林植物200余种,环保植物40余种等。全省栽培的粮、油、纤维和各种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全省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饲养的畜禽品种30余种,优良牧草资源近2500种。以小杂粮中的苦荞为例,它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保健功能。苦荞因品种种植条件不同,其蛋白质含量为9.3%—11.7%,脂肪含量为1.7%—2.6%,淀粉含量为71.60%—72.61%。苦荞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稻米和小麦粉,维生素B2的含量为稻米、小麦粉和玉米粉的4至24倍,维生素PP的含量比稻米和玉米粉分别高82.1%和25.0%。维生素P(芦丁)为禾谷类作物所不具备。再如过去不被重视的马铃薯,不仅高产,而且优质;不仅养分齐全,而且营养全面均衡;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等,可谓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其质量在一些方面要优于稻米和面粉。

  在大力提高我省现有大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地大力开发各种可食用的野生生物资源,以稳定增加我省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

  全国提高贵州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粮价上涨,这可以说是对过去粮价一直处于很低水平的一种合理回归。须知粮价往往滞后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全国粮价6年来首次上扬,也可以说是属于粮价恢复性上涨。粮食由结构性过剩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粮价低迷周期结束。粮价适当上扬,引发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但这将有利于农民增收,促使整个经济的良性互动。

  为了大力提高贵州现有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省农业厅已推出《关于加强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建议》,应全力进行落实。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实现占补平衡,并力争逐步做到人均0.5亩基本“保命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逐步减少全省中低产田土的比重,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农牧结合,农科教结合,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全力提高单产。大力推广已有的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成功经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统筹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以持续提高全省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提倡节约粮食、减少或杜绝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必须树立大粮食观念,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不能仅局限于耕地资源。充分发挥贵州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开发各种可食野生生物资源,提高全省食物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

  作者:刘振业 来源:贵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