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余辆公车送子女入学(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5:40 人民网 | ||||||||
近年来,社会对“车轮腐败”的态度,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过街老鼠。而形形色色的“公车腐败”并没有因为人人喊打而有所“躲藏”,相反,甚至公然“我行我素”。像西北师大附中报名首日的“公车宴”,入宴之“车”是种类繁多、入席的人是部门齐全,几乎就是一个腐败“公车宴”中的“满汉全席”。 与官员本人的“公车腐败”相比,笔者以为,开学“公车宴”的危害更大。毫无疑问,开学“公车宴”,使一些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熏陶”。部分学生在享受其父母所拥有的公权力“附属品”时,明显感到自己比别的学生“高人一等”,这就会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极不正确的观念——做官就享有特权,做官就比别人高人一等,而且这种价值观是通过“第六感觉”直接形成并享受着。正是这种极具破坏力的“潜移默化”作用,为社会风气的净化特别是反腐败增加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可以肯定地说,开学“公车宴”所产生的潜在破坏力是巨大的,深远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成型,具有可塑性,如果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的潜意识遭遇部分官员的“腐败明意识”的影响,这种“身教”所产生的破坏力远远比我们这个社会的“言教”所产生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深得多,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此其一。 其二,不必讳言,公车腐败是一种极具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预防呢?依笔者之见,效果恐怕不尽如人意。我想起了此前人民网(8月19日)就反腐败新举措的效果如何的思辩性报道。一方面,有关部门大力倡导“小眼睛盯大眼睛”,实施“夫人监督”路线,等等新举措。虽然有些无奈,也遭到一些社会人士的质疑,但以笔者的工作经历看,并非像有关人员所认为的那样毫无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很有作用的,尤其对那些人性向善的官员,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些“小眼睛盯着大眼睛”腐败,一些夫人“监督”先生违法。就像西北师大附中门前的“公车宴”,难道那些携公车赴宴的官员们的夫人就不知道?难道那些“小眼睛”不是自始至终盯着“大眼睛”?何以“小眼睛不愿盯大眼睛”,何以夫人不想“监督”先生,原因当然很多。我以为,关键在于我们在认可人有向善的一面时,忽略了人也有向恶的另一面,以致于着重用“软”的教育规劝和“硬”的制度约束向善的人,而轻于用“硬”的制度管制甚至用“严”的惩罚对待向恶的人。这就是效果不尽人意的关键原因。由此可见,净化社会风气,深入开展反腐败,要规劝人性向善之人,更要严惩人性向恶之人,两者不可偏废。 为此,必须下死功夫掀掉开学“公车宴”,铲除腐败对社会的潜在破坏力。根据往年的“习惯”,新的学年开学之时,往往是“公车宴”“满汉全席”盛行之际。但愿西北师大附中门前的“满汉全席公车宴”不是开学“公车宴”的预演。2004年08月26日15: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