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外的“没大没小”与中国人的年龄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6:09 中国新闻网

  曾经教老外中文课﹐讲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学生举手了﹕为什么是哥哥还是弟弟﹐是奶奶还是外婆一定要分这么清楚﹖

  最怕被问到这种属咱基本常识的问题﹐说简单吧﹐要讲清楚不知不觉就一扯三千里﹐费好多口舌。什么儒家的伦理观啦﹐儒教对在中国观念中的深远影响啦﹐孔夫子以来就奠定的君臣父子等等的长幼次序啦﹐说得自己都有点稀里糊涂的﹐心想﹐光是兄弟姐妹你就觉得麻烦了﹐还没告诉你表哥堂姐二姨三叔四姑姥姥哪。

  的确也是﹐美国人提到兄弟姐妹﹐就是说我brother如何﹐我sister如何﹐除非特别说明是大哥还是妹妹的时候。而且叫哥哥姐姐也都可以直呼其名。至于爸爸的妈还是妈妈的妈﹐一律都说我grandma如何如何﹐叫堂兄妹表兄妹都只一个cousin﹐让他记奶奶姥姥堂表之类观念上一时还真转不过来。

  我心中暗笑﹐别说你自家的亲戚你得分清了﹐连社会上不相干人等都各就各位﹐全都有可能是七姑八大姨呢。什么梅姑发哥小燕姐琼瑶阿姨﹐好象全是亲戚关系﹐连麦当娜也是麦姐。把这事跟美国学生解释清楚﹐你说费不费口舌﹖之后还有为什么管某某叫师﹐哪位叫爷﹐哪位称大哥﹐哪位是老弟﹐哪位能称老﹐哪位能称公……。

  港台娱乐圈最是七姑八大姨恁不清的﹐读他们娱乐版老以为是在读一家子的事﹐混得久的都升级为姐﹐姑﹐叔﹐哥﹐而年轻些的都叫小名﹐东东西西的﹐男子的年龄比女方小谈恋爱的话﹐就得认姐认弟﹐老花花公子还在玩呢﹐就得有个把干女儿……。

  所有这些﹐转换到英文﹐就整个一个“迷失翻译中”﹐因为好多词没有。姐弟恋怎么翻﹖翻译不好人家还以为我在说什么乱伦关系呢﹗管梅艳芳叫AuntieMay是因为热爱﹖还有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老师”﹖

  美国人只在学校里管老师叫老师﹐或者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是教授就叫某某教授﹐其余时间没事不互相叫老师﹐有距离一点的按名称称呼﹐这先生那小姐某女士等等﹐近乎了就都是直呼其名。比如你能想象一个摄制组的人管斯皮尔伯格叫斯皮尔伯格老师吗﹖他要么是斯蒂夫﹐要么是斯皮尔伯格先生﹐没有斯老师﹐斯导演的叫法。

  也许中国人的称呼里透着我们文化的人情味﹐透着一份亲﹐不过这东西没法传译﹐一传译就笑话百出了。比如有次在中文电视上看播音员谈美国汇率问题﹐当然不能不提格林斯潘的名字﹐可是播音员不说格林斯潘先生﹐而说“格老”。

  格老是谁﹖美国人又不懂了。播音员当然是出于对格林斯潘年龄地位的尊敬才称其格老﹐可是翻成英文可就变成人身攻击了﹐怎么谈着联储这么严肃的问题却说起格林斯潘老来了﹗而他老不老跟他是联储主席又什么关系﹖他又不是从事体操运动﹖

  因为中国人对长幼有序的意识根深蒂固﹐所以年龄问题永远是个情结。先前是老的压小的﹐小的一闹解放﹐又拼命打倒老的。美国干什么工作都是论能力﹐年龄跟本不用写在履历上﹐年龄关系上没那么紧张。记得前几时ABC主持人芭芭拉华特斯宣布提前退休﹐说七十几岁了﹐真让我一楞﹐因为印象中的她老是六十岁﹐没想过她高龄不高龄﹐如果在中国媒体上﹐肯定得出现“华奶奶”字样了。

  美国的新闻主播年龄都不小﹐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人一旦牌子创出来﹐位子坐得很劳﹐倒比总统做得长多了﹐总统四年一换﹐美国三大台的主播们都是历经数届总统了。纠其原因﹐因为新闻强调信任﹐一旦主播在观众中确立了信任度﹐电视台不愿随便换人。而总统却涉及政策问题﹐四年一换以保证法治而非人治。

  跟芭芭拉一起主持20/20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主播﹐他跟芭芭拉主持的时候一起聊天﹐当然直呼芭芭拉其名﹐不会叫华特斯女士﹐不会叫华特斯老师。

  我在国内﹐当然也是跟着人叫师叫老﹐好象只要是混出点什么名目的就得叫老师﹐而自己不知怎么居然也快有被叫老师的资格了﹐倒真有些不习惯。我也是在中国伦理观念熏陶中长大的﹐所以对于家中长辈都是懂执晚辈礼﹐而且也很习惯于此。但是在社会上﹐不相干的人为什么也可以是姑是姐呢﹖这个我就有点含糊﹐不能那么肯定。

  翻报纸﹐也是不习惯各种新闻采访等对于被采访人的年龄总要有各种说法﹐比如做音乐的如果上点年纪一定要提到其老﹐做政治的如果是同样年纪一定要提到其年轻﹐提到一个人总要提到其属于什么代﹐不给其找到一个群体就难受。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也学美国人的“没大没小”﹐恐怕也不成﹐因为他们的没大没小里有解决互相礼貌尊敬的方式﹐脱离了语境硬搬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正好看电视上索菲亚·科波拉上查理·罗斯谈话节目﹐两个人在谈比尔?莫瑞对于《迷失翻译中》一片的重要性﹐一口一个比尔比尔的。按中国说法﹐比尔是索菲亚的前辈了﹐可是索菲亚当然不会说“莫瑞老师”或“莫瑞叔叔”。边看电视边上中国的网看新闻﹐看到《天地英雄》导演却管主演叫老师﹐这要顺口翻译给美国人听﹐本来是挺正当合理挺正经的一事﹐却成喜剧了﹐也许文化的转换总是要失去一些原来意义的。我最后给我那分不清奶奶姥姥的学生的建议是﹐用中文列一个家系表﹐贴在床头﹐死记硬背﹐别无它法。

  文章来源:《澳洲日报》 文/娜斯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