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冲突背后的信任危机(热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1:59 人民网-华东新闻

  郝洪

  自民航总局《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就不断有报道说,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因航班延误发生冲突。一方要求航空公司承担因航班延误造成的时间损失,另一方则认为,造成延误的原因复杂,赔不赔,不能乘客说了算。

  航班延误是否该赔偿?赔偿多少?标准谁定?这些都是专业问题,涉及范围广,且因为空中交通管理的特殊性,笔者作为外行人,不敢妄加评论。不过,笔者发现,在航班延误赔偿冲突的背后,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乘客对某些航空公司难有信任感。

  多数乘客都认为,航班延误的原因在航空公司自身。尽管,有时候确实是天气变化,或空中管制和机场调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但乘客们多半是听不进解释的。越解释,越引起乘客的反感,认为航空公司在推卸责任,欺骗乘客。如此,弄得航空公司很委屈,认为现在的乘客“太精”,越来越难缠。

  不过,在我看来,不是乘客“太精”,是航空公司有太多的疏漏,影响了乘客对航空公司的信任感。

  其一,航班延误的情况太普遍了。

  来自《深圳特区报》的报道说,据国家民航总局最新统计,目前国内航班每10次航班就有两次发生延误。以深圳机场为例,5月29日—31日,3天延误航班达765班,占航班总量的92%,其中93个出港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部分航班取消。

  其二,信息不透明。

  遭遇过航班延误的人都知道,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解释一般只有广播里的一句话:“某某航班因故延迟,请旅客们耐心等候通知。”至于航班因何延迟、航空公司打算怎样让旅客尽快登机等乘客急于了解的信息,却是几无透露。

  其三,后续服务跟不上。

  航班延误后,后续服务差,也是航空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少有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通知发出后,派出员工到候机楼现场安抚焦急的乘客。如果因航班延误,需要解决乘客食宿,这些后续服务也很难如人意。

  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之后的种种消极应对行为,都给当事乘客乃至事后看新闻的人一个印象———他们只肉痛自己的“荷包”,至于航班延误后消费者的感受和损失,他们却不能感同身受。这样一个只考虑自己“荷包”,而不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如何能够得到乘客的信任?这虽然是个印象,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但不少消费者却认为就是这样的。

  不只是航空公司,对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一些大企业,不少消费者有时也是心存疑惑的。看上去是正常的让利促销活动,消费者却担心落入“陷阱”,裹足不前;一场事故,即使企业的立场、处理的方式是对的,人们却宁愿相信来自民间的种种负面消息,而不愿认同企业的正面声明。何以出现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相对于赔偿金的多寡,信任危机才是当下航空公司更需要关注的问题。信任可以带来客源,带来市场。在航空运输没有实行充分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这种信任危机只是表现为“争吵”、“罢乘”、“占机”等过激行为,让航空公司的人一时头痛。一旦市场放开,消费者能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信任危机给某些航空企业所带来的,恐怕就会是客源流失、市场萎缩之灾。

  相对于赔偿金的多寡,信任危机才是当下航空公司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航空运输没有实行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信任危机只是表现为“争吵”、“罢乘”、“占机”等过激行为,让航空公司一时头痛而已。而一旦市场放开,消费者能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时,信任危机带来的,恐怕就会是客源流失、市场萎缩之灾。

  《华东新闻》 (2004年08月27日 第一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