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瘦身”从延长冠军运动寿命开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5:35 中国青年报 |
美国队中85%的好成绩由30多岁的“老将”取得。美国人说,30岁正是运动生涯步入巅峰的开始。俄罗斯跳水“沙皇”萨乌丁说:“只要有这个能力,我会跳到40岁。”而在中国体坛,30岁以上的“老将”凤毛麟角,为什么中国体坛鲜有瓦尔德内尔那样的“常青树”,为什么有关的决策层在强调锻炼年轻人的同时,却不去潜心挖掘老将的潜能?(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奥运赛场上老将乏人,除了“见好就收成了普遍心态”、“伤病恢复是大难题”等原因之外,也和推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过程中,重视金牌的数量、重视成绩、重视冠军而不重视培养成本有关。很少能从媒体上看到奥运会金牌成本的翔实信息,也许从某种角度这属于国家机密。 尽管如此,一些非官方的渠道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国家对奥运体育的投资是巨大的,某运动队每年出国参加外事比赛的费用达六七百万元———国家运动队每年都要出国参加大量的外事比赛,那么整个国家队的外事比赛费用每年应该在亿元以上;国家某队每年的费用为2000万元,这只是训练费用,并不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费用,这样备战奥运4年,训练费用就要花去8000万元。如果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万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万元。就这也只是最简单地计算奥运金牌的训练成本,没有把运动员从小培养的费用计算在内,实际上一枚金牌所花费的费用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有人曾计算过,如果这次中国队获得30枚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几亿元,真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冠军运动寿命越长,培养的费用就减少,由金牌产生的繁衍效益就越大越高。1983年,18岁的瓦尔德内尔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团体决赛中负于蔡振华。但蔡振华当时无论如何不会想到,21年后的今天,当自己的徒弟刘国梁都成为教练的时候,第五次参加奥运会的瓦尔德内尔还在球台上给中国球员制造着极大的障碍。老瓦自小在中国自费学习乒乓球,瑞典作为国家培养没有投什么资,作为运动员,他一个人抗衡中国五代运动员,不知道给他的国家节约了多少个亿的培养费用,也是用最小的成本换来了最大的产出,这就是瑞典这个并不贫穷国家的体育成本意识。如果说美国队中85%的好成绩由30多岁的“老将”取得,那么由此节约的培养费用肯定是一个让人咋舌的巨额数字。 因此,奥运会“瘦身”,节俭办奥运会,不但应该有场馆建设的“瘦身”,更应该有冠军运动寿命的延长而“瘦身”,让体坛“常青树”由木而林,这样节约的奥运会费用决不亚于其他方面的节约。如何让冠军们的运动寿命延长,就是摆在体育管理和科研部门的迫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