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峡库区最后一船外迁移民启程 移民5年外迁回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8:14 新华网

  今天(26日),三峡库区最后一批外迁移民———重庆奉节县的724名农民———登船前往江西浮梁县安置点。这标志着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最为困难的移民群体迁移基本完成,由国务院统一组织的外迁移民工作全部结束,迁移人口总计达16.54万余人。

  凌晨5时,奉节县康乐镇长沙村江世军一家早早起床,在收拾了剩下的几件简单行李后,一家四口人匆匆吃了头天晚上煮熟的鸡蛋,赶往梅溪河码头。8时许,一家人乘县移民局统一安排的车辆,赶到镇上,与其他移民会合。一场由当地小戏班表演的简短狮子舞后,车队开往新县城码头。

  码头上,县里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县委书记陈孝来以及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出席。县长刘渝平已提前赶往浮梁县,将在那里迎接移民的到来。重庆市审计局移民审计处处长赵明正在奉节带队开展移民资金专项审计工作,他也参加了欢送仪式。

  公安人员、老年秧歌队、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人员,把送别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除了少数老年人眼含热泪外,没有人呼天抢地,这与4年前第一次外迁移民出发时云阳县码头的状况差别很大。

  中午12时,乘坐着724位移民的江山19号移民船起航。这时,码头上已见不着送别的人群。奉节县移民局局长孙开武说:“今天的工作很顺利,所有移民全部安全到达码头。”

  据孙开武介绍,此次移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节约移民开支,尊重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单位的用工规则,县里不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加移民,他们可以在节假日、工期结束后直接赶到浮梁县。一些年龄大、身体不好的移民,或刚生过孩子的产妇,则不允许参加此次大规模移民,以确保人身安全。在读的初三、高三学生,愿意随移民队伍走的可以转学,不愿意走的可以留在奉节,一直就读到明年考试结束。

  自2000年8月13日,重庆云阳县老码头开出第一艘外迁移民船开始,5年来,每到盛夏,三峡库区沿线各码头总有亲人含泪相送的镜头,一艘艘移民船在声声祝福中拉响启航的汽笛。

  进入今年8月,奉节县已有两批移民迁往江西。奉节县今年累计完成外迁移民3100人。今天的这批移民全部是农民,在他们身后,昔日繁盛的依斗门码头已经没入浑浊的江水中,反复拆迁后残存的老县城也破落得像个垃圾场。男人们在那里挥着铁锤把一块块混凝土铸就的建筑废弃物砸碎,从中取出钢筋;而女人与孩子们则手持吸铁石,像考古队员一样,在废墟中搜寻那些肉眼难以见到的碎铁块,然后以几角钱一斤的价格卖出。

  与此同时,七八公里外的新县城已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高大的建筑物、没有一根电线的天空、整齐划一的出租车及穿梭于街道上的靓丽女人,还有新建宾馆内钟点房的招牌等等都显示,像移民们的生活即将发生变化一样,他们别离的故乡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同样,在三峡水库淹没的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忠县、丰都等长江沿线区县,各地的新县城似乎一步跨越了整个世纪。第一批外迁移民队伍中的一位移民今年回乡,他形容眼前的变化“恍如隔世”。

  今晚8时左右,移民船过三峡大坝。明天中午,移民们将从宜昌改乘移民专列,预计28日上午到达浮梁县火车站,然后赶往安置点。

  据悉,三峡库区全部移民工作完成是继一年前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后,三峡建设取得的又一项实质性进展。它为2005年三峡大坝再次蓄水创造了条件。(记者晋永权)

  三峡移民5年外迁回望

  一场特大洪水改变了原定移民政策,共和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移民教训,从轻视移民到“关键在移民”

  一场特大洪水改变三峡库区移民政策

  三峡库区移民计划中原本没有“外迁移民”这一特殊群体。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而早在1992年,移民就已开始。按照当时计划,三峡库区湖北、重庆两省市113万移民全部将实行“以土为本、就地后靠”的安置原则,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移民将上山砍树、锄草、开荒。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三峡流域水土破坏更为严重,对于这一地区及下游的生态环境也将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泥沙的大量淤积更会直接影响到三峡大坝的安全与功效。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有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正在实施的三峡移民计划遭到包括一些生态学家在内的专业人士质疑。

  1999年,国务院对原三峡农村移民政策进行调整,“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11个省市以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非库区县被定为接收区。

  这一调整是静悄悄地进行的。直到2000年8月13日,第一批外迁移民自重庆云阳县南溪镇迁往上海崇明岛,老云阳码头上移民哭别故土的场面被传播出去才为公众所瞩目。

  那一次迁移的群众被当作“三峡库区第一批外迁移民”,他们的目的地是上海。这样的安排多少具有象征意味:从大西南重庆的深山峡谷到物质发达的上海郊县,移民的外迁之路充满希望。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8月17日,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岛码头安排好的转播计划被临时取消,原因是上海各方安排较为周到,怕以后其他地区不易效仿。

  重水库轻移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移民教训

  在共和国的移民史上,曾经有过“重水库建设、轻移民安置”的深刻教训。

  1955年,三门峡大坝兴建前夕,陕西华阴滩、沙苑滩、朝邑滩三大滩地8县群众开始移民。28万人从富庶的关中平原迁至内蒙古陶乐县(今属宁夏)、渭北等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三门峡大坝未达到原设计高度及运行方式的调整,原定部分淹没区并未淹没。多年来,大批移民纷纷要求从“牛喝了水都要死”的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返回富庶的关中平原故乡。

  在一些移民领头人的组织下,1985年,终于有15万移民得以重归故里。在移民与政府长年的拉锯战中,政府伤透脑筋,群众损失巨大,几代人付出代价。外迁移民几十年安定不下来,至今仍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有资料显示,中国现有1600多万水电站(水库)移民,由于耕地被淹、房屋被拆,库区移民们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形成现有贫困人口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但这一次三峡库区移民,没有重蹈覆辙。

  市场手段在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得到应用

  1999年的“调整”是一个转折点,在中国水库移民史上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往水库建设史上由当地政府自行解决移民问题,现在改成由国务院统一协调相关各省市。除了把移民安排到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外,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更加务实的做法。

  例如,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式,成为开展移民外迁工作的基本原则。移民外迁安置中,各迁入地大都将移民安置在土地资源较多的地方,像安徽的一些地区把移民安置在了原来的国营农场中,即使像浙江、福建、上海这样缺地的省市,也保证移民的承包地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亩数。这使得那些原来就以农为主的移民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从重水库建设轻移民安置,到提出三峡工程的关键在移民,三峡工程的成败在移民,三峡移民工作策略逐步务实,更加理性。此外,应该看到,原先以国家动员为主,单纯要求移民“舍小家,保大家,为国家”,然后才适当考虑移民自身利益的做法,也在三峡外迁移民工作中逐步改善。市场的手段在移民安置补偿过程中得到应用。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库区移民法亟待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广大移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民主、法律意识的增强,他们对移民工作中公开性、透明度的要求也逐步增强。

  自1992年三峡移民工作启动至今,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国力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编制的移民计划、资金补偿标准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已发生了变化。1991年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其局限性已十分明显,不利于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移民迁入地的社会稳定。(记者晋永权)(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