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为何会迷失在抑郁的母爱中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15:30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
快到期末考试了,有一天,一个中学生的妈妈打来电话,焦急、忧虑溢于言表。她说儿子叫任杨,14岁,正在上初一。从2月份起,整夜上网打游戏,成绩很差。为这事自己十分生气,情绪极差,整天恍恍惚惚什么也干不下去…… 每当考试来临,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就会增多。我隐隐感觉到,任杨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本身,可能和家庭关系的状况有一定联系。我建议,周末时家长和儿子一起来。 到了约见的时间,任杨并没有来。据说儿子说了,我没病!不见心理医生。在冲突比较激烈的家庭,父母确实很难说服儿子去做什么“思想工作”,焦虑的父母只好自己走进咨询室。 “我太失望了, 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任杨的妈妈不到40岁,衣着入时而得体,一丝不苟。在叙述过程中,我总能从她不悦的面色、抱怨的语气中感受到愤怒和无奈,但看得出,她在竭力控制情绪。任杨父亲的外形稍显粗犷,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的人。 二人坐在我面前,表示非常担心任杨的学习。任杨小学时成绩一般,进入一所普通初中校后,成绩下滑得很快,现在已经到了全班倒数三四名的程度。自从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就整夜打个不停。父母不让玩,他就说:不让玩我就不学。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后,他又养起了狗。为了让他抓紧时间,父母把狗强行送了人,任杨非常不满。几次冲突之后,任杨索性摆出“破罐破摔”的架势。当时正是足球欧洲杯大赛期间,任杨放学回来就守着电视,对书包一动都不动。 “其实,我对他的学习抓得还是很紧的。”任杨母亲似乎想解释自己对儿子很负责。 确实,任杨妈妈对儿子管得很严。从小学到初中,她每天晚饭后都陪任杨一起学习。小学时,妈妈常常在他做作业前给他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讲一遍。然后,任杨写作业,妈妈在一旁看着,一看哪儿做得不对了,立刻拿起橡皮帮他擦掉……再替他检查、整理书包。上中学后,妈妈辅导不了,就给任杨请了好几个家教。她还经常去学校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频繁和老师通电话。 为了督促任杨学习,妈妈几乎推却了所有同事朋友相约的休闲娱乐活动,夫妻俩晚上从不看电视。家里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可任杨的表现却不如人意。“这孩子贪玩得厉害!学习自觉性太差,不知道努力。我尽量不给他玩的时间,可他还是经常偷着跑出去,上周五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 “看来您对任杨的表现很失望。” “我太失望了!我没上过大学,我希望我儿子能有好前途,可现在,我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任杨妈妈缓慢地诉说着,脸上带着不尽的哀愁和疲倦。 从前,任杨妈妈是个非常勤快的人,在单位工作认真,人缘儿也不错。在家是个贤妻良母,每天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家务活儿全包了。可她现在仿佛变了一个人。整天无精打采,不爱说话,上班好像是在混日子。回到家,只要跟任杨一生气,立刻回卧室往床上一躺,什么活儿也不干。就这样,还老觉得累得很。 任杨妈妈的父母看着女儿整天愁眉苦脸,非常着急,心疼得直掉眼泪。倒是任杨的爸爸觉得妻子这样不对劲儿,催她去看病,结果,精神科医生诊断任杨的妈妈患了抑郁症! 妈妈居然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了抑郁症!听到这儿,我也暗暗吃惊。很多学生的父母曾在咨询室诉说他们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不解、不满甚至是愤怒,也因为内心深处的失落、沮丧和挫败感而默默流泪,但痛苦到产生抑郁症的母亲,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对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我有了更多的疑问。 “跟我爱人的想法不同, 我认为应当首先解决她的心理问题” 我注意到,在任杨妈妈倾诉的时候,做爸爸的始终凝神倾听,一声不吭。即使妻子谈到了他,他也没有开口。 这些年来,只要任杨不学习,妈妈又管不了,就立刻给任杨他爸爸打电话,不管他是正在开会,或者是在谈生意,都要求他必须马上赶回家管孩子。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往往是粗暴的,爸爸一般是到家就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候,任杨妈妈还不让爱人上班,让他在家看着任杨学习。 看得出妈妈在这个家的“权威性”。可任杨的爸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当我把问题抛给他,他居然直截了当地回答:“跟我爱人的想法不同,我不同意她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应当首先解决我爱人的心理问题。” 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使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不良问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它更像是不良的夫妻关系、错位的家庭关系的结果。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当的沟通模式和互动模式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而这才是冰山之下的暗流。可惜,很多为子女的学业焦急如焚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听起来,你对任杨的教育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对!他妈妈太疼孩子了,对孩子太上心了!”任杨爸爸的神情忧虑起来,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叙述: “自从有了儿子,我爱人像得了个宝贝,我马上就退居其次了。为了早晚照顾孩子,从任杨出生起,我爱人一直与儿子一起睡,我单独睡另一个房间,这种状态持续了14年。 “即便分开睡了,她还总是不放心,几乎天天半夜去儿子屋里,给他盖被子……对于孩子衣食住行的照顾就不用说了,真是太细致、太周到了! “另一方面,她对孩子又太较真,要求高、限制多、爱挑毛病,很少表扬他,总想让孩子向她想像的那个方向发展。 “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着急,我能理解,但家里没别的话题,就是学习,这样孩子能不烦吗?而且,任杨越来越大,不可能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可我爱人接受不了。有时我看她气极了,就憋不住把任杨打一顿,其实打完之后我也很后悔!” 任杨的父亲十分直率、情绪激动,这些话好像在心里憋得太久了。我感觉他似乎更担忧他妻子的问题。 “她不光对孩子管得细、要求高,对我也总有好多要求,没按她的意思去做她就生气。比如吃完饭后,我想歇会儿再刷碗,她说不行,必须马上去;想看会儿电视,也不行!影响孩子学习。我喜欢交朋友,可她从不让别人来自己家里玩。看什么都不顺眼,总这样,她能高兴得起来吗?” 任杨妈妈的确很能克制自己,丈夫已经在数落自己的不是了,还竟能一言不发。但看得出,她虽然表情淡定,内心却也漾起了波澜,时不时整理一下衣襟,掩饰自己的不安。 过于控制情绪会让自己感到能够掌控局面,但同时也会带来自我压抑。这次谈话结束时,我讲了对他们这个家庭的印象,并简略介绍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由于重要人物———任杨的缺席,我建议任杨下次能够到场,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妈妈的问题。 “让你做一天任杨,你非得去死不可” 没想到第二次约见一家人,却只来了妈妈一个,因为父子二人都有事。可想而知妈妈对儿子的问题多么在意。我却在想:不知她改变自己的愿望有多大呢? 刚一坐定,任杨妈妈就说起了最近的“买鞋风波”。任杨妈妈给儿子买了一双“耐克”鞋,任杨很兴奋,说新鞋能带给自己一些动力,一定要等到重要场合再穿。可任杨妈妈随口又批评任杨不知道抓紧时间学习,任杨马上嚷起来:“烦不烦呀!你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我这几天是不是进步了?”妈妈气坏了,给老师打了个电话,结果老师说孩子还真是有进步了。 “我知道你对儿子是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付出,照顾、安排他的生活和学习,可你知道任杨会怎么看吗?”我希望任杨母亲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儿子一定恨我限制太多了。有一次,他跟自己的家教老师说:‘让你做一天任杨,你非得去死不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也许是少不更事,也许是压抑太久,任杨才吐露出这样的怨言。尽管现在的中学生喜欢用一些极端词表达内心的感受,但这个初二男生的话还是让我震惊。 “有时我想不如离婚,让任杨他爸带他生活,我自己吃安眠药自杀算了。好几次我都这么想。”任杨妈妈说到这儿,眼里充满泪水。 “任杨知道您的心情吗?” “小时候,他一听我这么说就很害怕,赶快哄我,可现在他变得特别冷漠,他会就说:‘你去死呀!’……可能我说得太多了,他不当真。” 孩子的话令人感到心痛,我必须换一个角度,提醒她看到自己的盲区。当某种东西挡住你的视线的时候,这片阴影可能更大。 “我想,任杨爸爸一定不愿意您总想着离婚,或想着死。” “是,他特别关心我的身体和情绪状况,总是哄我劝我,陪我聊天散步,让我多多去美容、逛商场等,我出去多晚回来都没关系。他老说‘我可离不开你’。” “看来任杨爸爸还是很体贴你的,可我感觉您对他并没有像对儿子付出那么多。” “……嗯,自从有了任杨,我忙得顾不上他。”妈妈的话很简短,也有些迟疑。 “可上次他谈了很多对你的看法,看得出他对你十分关注。” “是的,我爱人挺顾家的。一直努力挣钱,经常做家务,对我也很关心。”任杨妈妈回答得非常爽快,“我从小就敏感脆弱,对我爱人和孩子有的时候过于较真,遇事爱想不开。所以,觉得他能这么忍受我也很不容易……” “有没有想过,把给儿子的时间和精力拿出一些给您爱人?”我问。 “其实,这些年来,我爱人辞职、自己做生意挺不容易的,很累,苦恼也不少,但我确实很少过问。我的心思都放在培养儿子身上了。我希望儿子有一天能比我有出息。” “你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多遗憾呢?”“是啊!我上学的时候,学习特别认真、刻苦,成绩优异,经常在班里排第一。但在中考前因为生病,被误诊为肺癌,失去了升入理想高中的机会。我也曾想过一定要上大学,但机会没了,好像就不再来了。我现在的工作、待遇都还可以,但没上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 “所以,你希望儿子能实现你的理想,对吗?” “我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任杨身上了,希望他乖乖听话、好好学习。这有什么错吗?” 在这次谈话的结尾,我和任杨妈妈谈起了对这个家庭的看法。由于妈妈对儿子的过分重视,对丈夫的忽视,致使家庭关系错位,下一代与父母的关系分化出现问题。此外,三个家庭成员互动不良,父亲和儿子关系紧张,有妈妈的责任。 我还谈到了自己的感受: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家长,由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望子成龙,想让儿子实现自己的期望。而青春期少年独立意识出现了,家长有没有想过,他的对抗和不满表达了什么意思? 对我的话,任杨妈妈一直认真专注地谛听,看得出她在努力地琢磨。但那天她走得很匆忙,因为她给任杨请的新任家教要来。她说想让这名大学生住在她家,以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帮助儿子。她还谈到对任杨未来的打算,如果儿子的成绩依然上不去,她会让任杨爸爸想法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 看来,期望任杨妈妈的思维方式和教养方法发生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对自身、对家庭看法和处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家庭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总是更为显著。过度的母爱让孩子窒息。母子二人都提到了人们讳言的死,却让我想起一部影片的名字———爱比死残酷。 (摘自《中国青年报文/朱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