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场馆“瘦身计划”的启迪(读者关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04:3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袁宗 根据国内外各阶层人士对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所提出的建议及国际奥委会的“研究报告”精神,北京奥组委已经开始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投资和工期等进行新的论证。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说,重新论证和规划体现三个原则:一看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二看设计标准是否恰当,三看场馆能否得到赛后利用。这样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将推迟一年,到2007年整体完工。 奢华奥运引起人们关注 外国经济界人士曾撰文说,尽管中国以自己的文化为豪,但北京目前最大的在建项目却多数由国外名家设计。不管是备受瞩目的奥运工程,还是规模巨大的卵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总部……中国的工程建设似乎正坠入一种危险的倾向:盲目的“崇洋奢华”! 随着北京奥运工程的全面开工,“奢华奥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多名建筑界院士就部分奥运工程的“崇洋奢华”问题,联名上书批评这些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并且忽略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基本要义。指出由求大、求新、求洋而带来的安全与浪费问题,正逐步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的“硬伤”,其中以“鸟巢”为甚。 院士们的来信,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鸟巢”终被暂停,并面临“瘦身”改革———由原先预算的38亿元减少到31亿元。其他场馆也全部面临方案调整。 据悉,今年雅典奥运会花费了72亿美元,相当于举办两次悉尼奥运会的费用。那么,2008北京奥运能否承受类似的经济重负? 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说,奥运亏空,是举世关注的一件大事。我记得举办蒙特利尔奥运会时,有一个场馆直到比赛结束之后也没盖起来,使纳税人负债一个世纪;但是洛杉矶奥运会,基本没盖什么体育场馆,只是对一些基础设施和洛杉矶航空港作了扩充,但也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如何奉行“节俭办奥运”的准则?各国搞奥运都有一些专门报告,对这些报告我们可以作一些借鉴。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程秀生说,如何妥善解决场馆设施和这个城市投资支撑能力,是历届奥运都会遇到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得到很好的解决,应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要能够满足奥运会期间这些场馆设施的基本需求,而且应当有比较高的质量;二是要同时考虑到这个城市财务支持能力和场馆的长期使用。 奥运场馆重新论证规划 雅典奥运结束,奥运五环旗帜将抵达北京。我们是否可以从雅典奥运中吸取些什么。我们看到雅典奥运的做法:是先搞公共设施,再搞体育专用设施,先把机场地铁建设环境卫生搞完,建体育场馆放在最后,因为市民对建场馆不太关心,只是体育界的人关注。先启动什么,后启动什么,牵涉到一个根本问题,是整个城市为奥运服务,还是奥运促进城市发展。前者是以奥运为中心,后者是以城市发展为本。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察看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和本市现有体育场馆情况时强调,要本着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充分挖掘北京体育设施的丰富资源,把现有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好,减少新建设施不必要的投入,统筹安排奥运场馆的布局,把节俭办奥运落到实处。要注意吸收雅典办奥运的经验。 日前,北京市委对统筹安排奥运场馆布局、设施建设和各项筹备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强调节俭办奥运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重要指示,是市委、市政府和奥组委在申奥成功后就确定的方针。雅典奥运会后,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进入攻坚阶段,要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统筹规划奥运工程的合理布局,与北京的城市功能充分结合,以奥运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首都发展步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优化设计、科技攻关、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造价。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问题,一些场馆安排在大学建设,一些综合体育设施规划在运动场馆比较少的地区,在筹办奥运中一直强调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这些都是节俭办奥运方针的重要体现。 北京市长王岐山说,对奥运场馆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绝不是单纯为了省钱,而是通过调整投入结构,追求平实而非奢华的筹办过程,调整后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务实是明智的选择 北京奥运场馆的“瘦身计划”,给了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个是“节俭办奥运”这个思想,在涉及项目安排方面开始发挥作用。这种做法,应当说对于保证奥运投资发挥更好作用,是有价值的。在这方面,北京市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应当说是负责任的,也是值得各方面关注的;第二,从科学的发展观上看,作为科技奥运本身,要求不光是场馆建造上要能体现我们国家最高的科技水平,同时也应当体现资金的科学运用。“鸟巢”项目的安排,在审查方面,一个是资金怎么用得更加合理,另一个就是设计上是否科学,包括安全、实用和可靠性。 从奥运会本身来看,场馆搞到什么水平,规模有多大,投资有多少,可以容纳多少人,这是一些静态的东西。静态的东西应当与动态的东西结合起来考虑。奥运会20天时间,决定了场馆设施的短期需求,但还存在一个长期需求的问题。为了兼顾长期需求,奥运之后,有的场馆可以改造的就改造一下,改变用途,比如奥运的主会场,有人就提议奥运后改造成宾馆,这种考虑是一种很务实的选择。 总之,确实要做到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在这方面,要体现一种务实的精神。目前,奥运场馆建设重新论证和规划,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编后:近来,本报不断收到海内外读者的来电来函,就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此,特刊登相关综述,以反映读者心声。今后,我们将继续就读者关注的问题发表文章,欢迎大家踊跃建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28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