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裁判大军杀奔奥运(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11:46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什么是中国体育最薄弱的一环?可能有人会说是教练,也可能有人会说是青少年培训,或者可能会说是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体育市场等等,尽管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们毕竟都是中国体育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和改善的。相比之下,国际大赛中的裁判恶症,却是中国体育不仅无法根治,而且是连如何改善的方向都尚未找到的问题。如果套用“木桶理论”,这也就是中国体育这只“大木桶”拼在一起的各块“木板”中最短的一块。从长远发展看,它必将制约中国体育水平的提高和高速发展。 本专题撰文:特派记者 陈伟胜 本报雅典8月28日电 中国将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如果要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坐上世界体育头把交椅的话,除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继续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外,我们还必须在裁判问题上取得重大改善,否则,教练员和运动员4年的努力极可能会付诸东流。 事实上,国家体育总局也开始认识到了裁判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经过多方努力,这次中国奥委会辖下的裁判员进军奥运会的人数已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 24名裁判员赴雅典 执法项目共为16项 这次中国奥委会辖下的裁判员共有24人在雅典奥运会上执法。其中仲裁1人:常建平(重竞技中心拳击部部长、中国拳协主席);裁判长4人:肖光来(体操男子技术委员会跳马项目裁判长)、燕呢喃(体操女子技术委员会平衡木项目裁判长)、张华(乒乓球项目副裁判长,来自解放军)、郁鸿骏(羽毛球项目副裁判长,来自上海)。 裁判员19人:足球项目的刘铁军(北京)、刘红娟(大连),篮球项目的马力军(北京)、高延平(山东),羽毛球的张哲人(上海)、刘代弟(河北),体操项目的缪仲一、黄力平,艺术体操项目的谢莹(体操中心艺体部副部长),竞走项目的王晏(河南),跳水项目的林诗存(福建),拳击项目的王家波(四川),柔道项目的宋兆年(重竞技中心副主任),跆拳道项目的赵磊(重竞技中心跆拳道部副部长),排球项目的王宁(北京),手球项目的李杰文(解放军),曲棍球项目的孙成敏(北京体育大学),垒球项目的杨毅(上海),射箭项目的张旬子(北京)。 执法之后收集情报 裁判充当幕后英雄 应该说,有的裁判在各自的领域中,不仅出色、公正地完成了裁判工作,而且还为中国军团承担了收集情报,争取有利签位和赛程的重担,应该说他们是在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奋战,是中国众多奥运金牌的“幕后英雄”之一。像中国军团这次在拳击、柔道等项目中实现突破,其中就有中国裁判的一份功劳。 不过在相当部分的项目中,即使有中国裁判打进裁判“内部”,依然受到排挤,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明显的是体操。“体操王子”李宁曾长时间在各类大赛中担任过裁判长,那段时间中国的体操成绩非常好。但自从李宁退出国际体操裁判界之后,中国选手明显感到压分现象越来越多。又如射箭,虽然其中有中国裁判,但他们根本没有帮上忙,最后连基本申诉的门路都没有找到,“神箭手”何影输得实在冤枉。 众多国际体育组织 鲜见中国人的踪迹 记者在本届奥运会采访过程中发现,由于奥运会的裁判员是由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选拔任命的,因此中国军团仅是多考几个国际裁判,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记者认为,要最终解决中国体育裁判力量太弱的难题,必须改变思路,争取培养更多的中国体育官员进入国际体育单项组织,这才是最佳的出路。 记者遍查了奥运会28个大项相关的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惊讶地发现,中国体育薄弱的病根其实就是在国际体育组织中“自己人”太少。在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除极少数是由亚洲人担任联合会主席外(即使有大权也是旁落),绝大部分联合会都是由欧美人把持。中国的体育官员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权力和官职最大的是魏纪中,他目前担任着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和诉讼委员会主席;此外,杨树安担任国际乒联副主席,姚振绪担任国际乒联的技术官员;张秋平则担任国际泳联的执行官。其他组织中国人全部不见踪迹。像这次中国军团受害的“重灾区”击剑,从国际击剑联合会最高领导层到技术、竞赛、裁判、医务、新闻五大委员会中,不要说中国人,甚至连亚洲籍官员也没有,如此一来,我们的选手焉能不遭别人暗算? 缺乏国际体育人才 难保不受裁判欺负 这次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安排运动员委员会改选,本来曾专门向中国奥委会征求推荐候选人,但因中国缺乏既在国际体坛交友广泛,成绩显赫,而且外语和文化水平又很高的运动员,因此最后中国奥委会只能放弃,错失了一个进军国际体坛权力高层的机会。相比之下,许多国际组织都有日本籍官员,这一点颇值得中国体育界学习。深谙国际体育游戏规则的邓亚萍说得好,要裁判不欺负你,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水平;二是培训国际体育人才。而国际体育人才的严重缺乏,才是中国体育的最大硬伤。 中国选手“吃亏”一刻 (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