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竹筒灭鼠效果好(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5: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吴志华

  取一段长约60厘米、直径6厘米的竹筒,中间掏空,放入裹拌杀鼠剂的谷粒,然后将它放置在田间地头、农舍内外……这是记者近日在四川省彭山县观音镇曾家村看到的农民灭鼠的情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构造极为简单的灭鼠器具和人人都会使用的方法,去年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发的“爱德华·萨乌马”奖。事实告诉我们,与其它灭鼠办法相比,竹筒灭鼠的确成效明显、使用安全、便于推广。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副站长罗林明和农艺师蒋凡告诉记者,四川省每年发生鼠害的农田约3500万亩,造成粮食损失近10亿千克。过去,在鼠害肆虐的春秋季节里,各地区采取统一灭鼠行动,将毒饵投放到田间和农屋周围,杀灭老鼠,控制鼠害。统一灭鼠效果不错,然而,投放到地头、农屋的毒饵只有小部分被老鼠吃掉,大部分残留毒饵在风吹雨淋下渗入土壤和河流,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被鸟类、家禽、家畜甚至农村孩子误食,发生中毒事件。

  为了有效控制鼠害、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四川省从2000年起开展了“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的研究。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四川省外专局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印度专家拉奥在两年间多次来到四川,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下乡调查鼠害,分析鼠害规律,共同研究防治对策。拉奥长期从事鼠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他带来了菲律宾鼠情监测方法,并提出用“毒饵站”代替露天投放毒饵的新思路。中外专家先后用各种瓦罐、瓦盆、水泥管、竹筒等器皿作为放置毒饵的“毒饵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竹筒毒饵站效果突出。一是取材方便。四川各地农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有毛竹,就地取材不必花钱,推广起来自然容易。二是竹筒通道狭窄,光线幽暗,适应老鼠的生活习性,诱鼠食饵效果好,可提高灭鼠效果10%左右。三是经济与持久。竹筒毒饵站可长期使用,毒饵可持续发挥作用。过去统一灭鼠每公顷农田需投放毒饵2250克,用竹筒毒饵站只需900克,减少毒饵用量60%。仅此一项,四川省每年节约资金3000多万元。竹筒毒饵站采用的是溴敌隆杀鼠剂,通过破坏老鼠的凝血功能使其出血不止而在3至5天内死亡,其它老鼠不会怀疑是竹筒毒饵所为,会继续到毒饵站取食。据统计,2002年至2003年,四川在全省16个县放置竹筒毒饵站55万多个,去年全省粮食损失就减少约1.8亿千克。

  竹筒毒饵站是“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研究中所取得的一项农村灭鼠新技术。与此同时,四川省农业植保站技术人员和外国专家还一起开发、建立了鼠害动态监测系统、社区灭鼠和灭鼠培训的组织体系及其它鼠害控制技术,从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鼠害控制系统。去年11月29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上,“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研究项目荣获了该组织的“爱德华·萨乌马奖”。

  省植保站站长涂建华在回忆出席颁奖大会的情景时说,“爱德华·萨乌马奖”是一项国际性的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国际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去年是第四届,共有90个国家申报了117个项目。但是,只有中国和尼加拉瓜的两个项目获奖,可见国际社会对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研究成果的关注。

  在谈到获奖原因时,涂建华说,老鼠繁殖力很强,俗语说:“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即一对老鼠一年就可繁殖200多只小鼠。鼠害不仅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全世界每年约有10%左右的粮食因鼠害而损失,而且鼠害还传播疾病,破坏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中国每年约有5亿多亩农田受到鼠害侵扰,粮食损失100亿千克以上。控制鼠害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四川省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研究之所以获奖,原因就在于它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人类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使用安全、推广方便,特别适用于农村地区。

  目前,四川省决定进一步扩大农村鼠害控制系统的试点地区。农业部也在四川省举办了全国(南方)农区灭鼠技术培训班和灭鼠技术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一技术。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也受到这一技术的启发,开始用PVC管代替竹筒做毒饵站,开展草原和农村的灭鼠工作。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30日 第七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