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专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5: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延东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毛泽东同志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奠基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胜利前进的光辉旗帜。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战略性特征。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行发展和创新,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各领域工作的方针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标志着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科学界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使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统一战线主要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联盟,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部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党没能及时认识到这一变化,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将统一战线称为“革命的统一战线”。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了我国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从而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为我们党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确提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统一战线任务的历史性转变。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主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后,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也应转移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上来。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统一战线任务未能实现历史性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从而开启了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新的历史征程。

  高举两面旗帜,建立两个范围的联盟,促进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联盟”的重要思想。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与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正是有了这两个联盟,我们党才建立了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指引下,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两个范围的联盟,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强调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成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苏联搞一党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多党合作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格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实现了我们党对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根本性转变,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多党合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明确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这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他指导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使多党合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使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仍把知识分子看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他们与工人、农民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方针。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新时期我们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内容,也为统一战线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之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强调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要“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他强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关键,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条件。这不仅提出了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正确标准,而且是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新时期以来,我国民族关系和睦,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巩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而引发冲突和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强调宗教不能同社会主义、人民利益相违背,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种宗教,信教群众有1亿多人。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现实,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党同宗教人士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这就为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开辟了新途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历史条件,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最初准备以武力解放,后来也设想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邓小平同志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正是按照这一科学构想,香港、澳门实现顺利回归,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的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实践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途径,也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

  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领域。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我们曾一度过于求公求纯,导致我国所有制结构单一化,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根据这一科学判断,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允许它的存在和发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并指出“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在新时期有了长足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团结和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力量,也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一个新的重要领域。

  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为人民政协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政协被迫停止活动。邓小平同志1978年2月担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后,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恢复和发展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等作了科学概括,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新时期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多方面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充分发挥协商和监督的职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宏伟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一些人或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或对人民政协性质作用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不同于西方的两院制。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论述,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确定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指导思想,也是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精神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丰富与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巩固发展了统一战线团结、稳定、振奋、活跃的良好局面。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统战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30日 第九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