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得绿农民得利(好望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5:3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严冰

  近日报载,伴随防沙治沙、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民的收入随绿色的扩张而增长,既绿了山,又富了民,实现了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双重目标。

  以前一谈生态建设,仿佛就意味着只有国家投入,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只有把林业建设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林业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目前,各地加大了林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在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加大了速生丰产林、竹林、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商品林基地建设力度,林业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每年可带动四千五百多万农民就业。据国家林业局调查,经济林带给产区农民的增收效益,约占林业产业的一半左右。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民心工程”。

  让国家得绿,农民得利,就要找到林业建设与农民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当前的林业建设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深受农民欢迎的政策措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通过推行“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鼓励外商和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形式参与防沙治沙,目前已有千亩以上的造林大户七百多户。如今农牧民人均仅从林产业、沙产业中得到的年收入就有三百五十元。为了让农民在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国家林业局近日进一步提出为促进农民增收办十件实事。

  只能绿山,不能富民,林业发展就会失去根基。只有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在利益驱动上做文章,才能使林业由“输血发展”转变为“造血发展”,这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既要立足于耕地,也要立足于林地,立足于整个国土资源。在北方,受沙患影响的广大地区正在通过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实现治沙与致富结合、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理想目标。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有一千六百多万人在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工程启动前增加了一千一百元。张家口市有一百万人依靠葡萄、错季蔬菜等种植业脱贫致富。承德市有一百六十四个村靠林果、食用菌种植实现了小康,农村人口平均林果收入超过六百元。

  国家得绿,功在千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农民得利,利在当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既绿山,又富民,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应是我们矢志不移追求的目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30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