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决策者宏观调控下的积极思维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8:37 扬子晚报 |
南京发展提速,恰遇宏观调控,不少人陷入困惑。8月上旬和下旬,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带领区县和部门领导赴上海、广州、西安、延安学习考察,受到强烈震撼,大有豁然开朗之感。 外面世界何以精彩?关键在“言难不畏难” 同样的大环境,4个城市的发展步伐丝毫没有放慢。无论是上海的洋山深水港、跨海大桥,还是广州的大学城、科学城,全都干得热火朝天。就连老区延安也实现了新跨越,人均收入居全省之首。 外面的世界何以如此精彩?8月28日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考察归来者一致认为,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言难不畏难,调控中寻找机遇、破解难题,是其关键所在。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四个“双”:投资和信贷增幅“双降”,房价和物价涨幅“双缓”,经济质量和民生水平“双高”,经济调控能力和要素市场建设“双强”。广州跟踪国家相关政策和动向,加大工业集中度和组织程度,重组整合四大开发区,快速推进三大汽车整车项目,有效提升石化生产能力,调控的力度和重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从而化解了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何以风吹草动就犹豫彷徨?根子在“三劲”不足 罗志军认为,相比较,南京“三劲”不足:一是面对新变化、新挑战,缺乏顽强拼搏的“狠”劲。拿汽车产业来讲,4年前广州本田合作时,年产轿车不过1万辆,比不上南京1个分厂,可现在人家年产轿车25万辆,利税达到100亿元,而且今年上半年还争取到国家对广州丰田整车项目的批准。二是面对成绩会产生自满情绪,缺乏抢抓机遇、再上台阶的“韧”劲。三是稍遇风吹草动,精力就难以集中到经济建设中心上,缺乏埋头苦干的“钻”劲。 一些区的领导说,历次宏观调控,南京往往都不同程度地与先进地区拉开差距,就是对复杂形势下蕴藏的机遇判断不准、把握不够、抢抓不力。他们坦陈,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的形势,确实怕踩红线,缩手缩脚,放慢发展,以慢求稳,手中掌握的信息、项目和工程,总想等宏观调控宽松后再来推动。 在把握大势中顺应机遇,在趋利避害中捕捉机遇 其实,在把握大势中顺应机遇,在趋利避害中捕捉机遇,南京已经有成功的体会。 比如,2002年南京启动仙林大学城建设,打破常规,市场化运作,目前已经进驻高校10所,中小学4所,今年秋季在校生7.8万人,在全国大学城中处于领先地位。去年,栖霞区集中力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拆迁面积170万平方米,拆迁人口3.7万人,确保了出口加工区、龙潭物流园、仙林大学城科技园、新尧新城、“十运会”马术中心、高尔夫球场、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项目以及若干经济适用房片区的顺利推进。如若按部就班,情况就难说得很,发展越慢,越容易成为被清理对象。 又比如,今年上半年,一期工程20万辆整车、50万台发动机的福特汽车项目看好江宁,可是没有手续完备的空余土地让其落地。到嘴边的肥肉怎能落入他人之口。江宁开发区施展“乾坤大挪移”,让14个企业进标准厂房,腾出地方让“福特”生根,又用同样的方法,让4个4000万美元左右的汽车配套项目跟进,今年准备进30个以上汽车配套企业。 积极应对困难,机遇就在眼前 机遇与困难并存。不畏困难,积极应对困难,机遇就在眼前。 “十运会”对南京是机遇,对河西新城建设更是独特的机遇,可是信贷紧缩造成资金短缺。出去一看,回来结合实际一想,办法有了,除加快土地运作继续积极争取银行信贷和改进工程承包方式加强头寸调度外,将在今年“经洽会”期间,举办首届“新城之光”招商投资说明会,建成河西规划展示中心。这样,今明两年在完成130多亿政府投资的同时,拉动200多亿元的社会投资。“十运会”召开之时,一个现代化河西中心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京化工园铁路、公路、工业管廊、码头、电厂、水厂、污水处理、空分装置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决定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他们同样遇到了资金短缺的困难。目前,化工园区的热电厂、污水处理厂、水厂、码头与罐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园区主导、多方参与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正在计划成立铁路公司、管廊公司等,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俞巧云(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