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执政能力日显重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0:35 四川新闻网 | ||||
中国西部网消息
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大会,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联合举办。 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万言讲话。这次讲话当日即由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显示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 胡锦涛指出,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决定性意义。 而在三大规律的理论框架下,胡锦涛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列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其中,胡锦涛用了较大的篇幅,较为具体地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党建权威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讲话,揭示了执政能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执政能力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这是两个月来胡锦涛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第二次就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内容发表意见。而上一次,6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已经提出了这些重要观点。在此前后,中央高层的言论反复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展开。 5月中旬,胡锦涛在吉林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从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7月下旬在上海考察工作时,他再度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社论,明确提出: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而新华社7月23日报道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当天召开会议,决定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之一也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接受本刊采访的学者们均表示,期待金秋时节,胡锦涛总书记对执政能力理论的阐述,将在这次会议上获得全面的共识。 加强执政能力为何日显重要? 在发展的大格局中研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3月的西柏坡会议。 在即将全面获得政权之际,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向全党提出接受执政考验问题。 毛泽东给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虽然在执政能力建设上走过一些弯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共“八大”、“十二大”、“十四大”,都在党章的总纲里对共产党的政略、党与政府关系、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及增强执政能力,进行了明确和重要的规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主旋律,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与完善,特别是执政能力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 早在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即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指出,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他还要求全党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在两年前的党的“十六大”上,“完善领导体制”、“增强执政能力”被正式写入党章总纲。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为何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在本月早些时候,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新的时期,共产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转变;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这位理论家还指出,在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二是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挑战;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挑战。 加强执政能力的意义所在 在8月22日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对本刊说,关于执政能力的这7个方面的归纳总结是富有新意和高度概括性与指导性的。亦有专家指出,这些表述可以视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切入点。 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已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执政基础也就得以明确。 共产党必须不断扩大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白钢对本刊说,共产党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必须与民众合作使用,以治理社会并应对发生的一切问题。叶笃初教授认为,执政方略含义很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治党和治国的关系。 白钢还表示,执政方式需从过去行政统御(即政治统治)的方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执政者的一切行为都受法律约束,任何的特权都不被允许,最终实现法治的目标。 在叶笃初看来,执政资源包括了政治资源、法律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政治资源,实质上是党在人民当中的信任度、感召力和凝聚力;而法律资源则是指党在宪法和法规范围内活动,保证国家的宪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对胡锦涛的本次讲话中最新提出的执政环境,学者们将其解读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即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叶笃初指出,过去对属于执政环境范畴的舆论和社情的认识还不够。 白钢认为,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即根据已发生执政环境的变化、甚至预见到的即将发生执政环境的变化,解决政治系统的调适问题。执政能力建设是日常的工作,但理论却需要不断地创新。他提醒记者注意,总书记8月22日的讲话中,关于执政能力的几个方面后面用了一个“等”字,也为未来执政能力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留下了空间。 叶笃初表示,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会给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积极变化,概括地说:一、经济方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望进一步落实,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而科学发展能力是最重要的执政能力。二、政治方面,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进一步推行将会获得新的进步。三、党在自我完善,包括自我纠错及惩治腐败方面将取得更大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