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干部说干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5: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周多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对于像甘肃省白银市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资源枯竭型城市才能走出一条改写“矿竭城衰”历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全国18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白银市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白银因企设市,因矿得名,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白银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优势铜资源的锐减以至枯竭,白银的传统主导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大中型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老化,包袱沉重,发展速度多年在低位徘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我们警醒: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抢占科技的制高点,才能抓住发展的“牛鼻子”。白银要摆脱“矿竭城衰”的命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比较优势,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探索具有白银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上,应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在开发方式上,由相对单一的自我开发向借助外力求发展、全方位开放开发转变;在生产力布局上,由相对分散开发向强化重点区域建设转变;在企业改革上,由传统经营方式向创新体制、重组资产、激活内力转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高新技术产业之长,补资源枯竭之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由资源开采主导经济增长走向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开发。目前,中国科学院与白银市共同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经过两年建设已初具规模,签约高新技术项目40多项,总投资40亿元。第一批高科技产品“多功能纳米空气消毒机”在北京小汤山医院等医疗机构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为全国消杀用品研发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锂原料生产基地正在全面建设;6英寸芯片项目已达成建设协议;光盘用聚碳酸酯项目正在加紧论证;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电池极氧化钴项目已建成投产。高技术园区的引导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以接续产业之长,补传统产业之短。传统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造提升,必然会被淘汰。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调整,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拓宽经济增长空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开发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新型水煤电能源、新型精细化工产品、新型生物化学药品,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新局面,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体制创新之长,补机制不活之短。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要求。应积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发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有色、煤炭、电力、化工等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总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继续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启动民资并举,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借助外力求发展。积极主动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白银投资,把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品牌优势同我们的土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进行嫁接改造,联合协作,互惠双赢。 近年来,白银经济发展正在由资源开采主导经济增长时代走向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开发时代,开放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实践证明,西部矿业城市依靠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完全有能力通过大量吸纳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走出一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 (作者为甘肃省白银市市长)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31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