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集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邓小平书籍热销折射公众情感 韩晓东八月二十五日以《人民不会忘记》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从八月以来有关邓小平的图书销售量持续走高,其中有《邓小平画传》、《永远的邓小平——卓林访谈录》、《邓小平故居留言簿》、《我的父亲邓小平》等共计近百种。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怀有的深深的感佩与缅怀之情,在这一段时间全面迸发。这样的感情有过去二十多年的积累,今后也将会延续下去。从出版业反馈的情况表明,在两个月内《邓小平画传》累计发行二万册,《永远的邓小平》累计发行四万册,《中国出了个邓小平》青年版与少年版累计发行已突破四十万册。人们不会忘记,那个走到他们中间的领袖;人们不会忘记,那个“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永远的邓小平。 小说未来该怎么写? 杨扬以《小说还能提供思想资源吗》为题,在《文汇报》(二○○四年五月五日)撰文,指出当前长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读者放弃了对小说的阅读,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的表达方式出现变异,作家由注重社会问题转向对个人经验和心理层面的关注,使原来习惯于从小说中看出社会政治变动和寻求精神动力资源的读者感到有些陌生。当下的小说创作失去了“新时期”中国文学那种位居精神前沿的探索姿态。我们在积极建构文学的市场意识的同时,对文学的精神品格的建构是否也应取得同样积极的进展。九十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职业化写作的色彩更浓,作家创作时有一种明确的市场意识,他们更多地关注了市场因素,但在艺术处理,特别是作品精神品格的提炼上,离读者的文学阅读期待之间有一定距离。文学作品应该提供一些当代其它精神表达还没有可能提供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动信息。 《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31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