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扁鹊现象”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7:10 红网

  据说,扁鹊的艺术并不是最高明的。魏文王曾问他,扁鹊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最好呢?扁鹊说他的大哥的医术最好,能治病于病发之前;二哥次之,能治病于病发之初;而他自己则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而恰恰是人们反认为扁鹊的医术最高,认为他能治大病,名震天下,并载入史册。这个现象,姑且叫它“扁鹊现象”,在那时就说得如此明了,连文王也连声叫好,而且想必这个故事能够流传下来,也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所认同的,但是中国人就是如此的“幽默”,再明白的道理,也不会去落实,正如鲁迅先生提到的杂文本来要和它所提出的问题一同消亡的,但是实事却不是这样,所以同样的问题还是一再出现,同样的话还要一代一代的说下去。我的这篇小文,也不抱太大的希望,只要能够引起某些人的注意,使事情稍稍得到关注也就很不错了。

  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人口的问题。马寅初先生早早就提出了,但是由于那时候还是“病”发之前,而且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认可,而酿成了中国现在不得不动“大手术”之后才使人口稍稍得到控制。就算是如此沉痛的教训,中国人依然不重视这种现象,记得中国首次全国打黑可谓是大功告成,落网分子不计其数,使人心大块。有这一次也就够了,可是“打黄扫非”却成了行动,几乎成了定期的,这样也好,可以实现长治久安的夙愿,但是令人难解的是,为了使每一次“打黄扫非”都显得卓有成效、战功累累,有些地方竟然利用“扁鹊现象”,平时的时候不闻不问,任哪些不法分子猖獗,到了年关严打一场,使得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从“罚款”中牟得暴利,一度使群众误认为“严打”就是公安机关没钱过年了,弄两个钱花花,当时这种情况在电视上也有相应曝光。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很少了,但是“扁鹊现象”却依然存在。这依然表现在一些大案、要案和许多“行动”上,比如说一些贪污犯到了盖也盖不住了的时候才捉拿归案的案件;一些黑社会多次作案直到引起公愤、上级批示的时候才告破的案件;还有刚刚大功告成,被人们称道的网络扫黄等等,都是如此。

  无论是治病救人也好、治国安民也好,都应该像扁鹊的大哥看齐、他二哥也行,如果是一时疏忽,做到扁鹊那样的神医也不错,但是千万不要明知故犯,甚至恶意追求,就像以前听说的那些“身披白衣的狼”一样,明明是小病,偏偏不给你治好,等到你花钱差不多了再说。一个没有医德的医生顶多是骗几个钱,严重了把活人治死。但是作为政府、国家如果如此,哪就不得了,千万不要到了天塌地陷再修补,女娲娘娘也仅仅传说中的那一个而已。

  其实,这并非新问题,正像“长治久安”早就被提出一样,“防微杜渐”也早就提出了,但是基于人类惰性和其他不正当的追求,人们是容易把真理弃置脑后的。不再多说,希望有此问题者好自为之!(稿源:红网)(作者:杨以忍)(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