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见证人大)(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资料照片 李庄 1949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它的重要意义,毛泽东主席在开幕词中说得明白:“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会议制定的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会议选出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建立了代表四亿七千五百万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9月21日到10月1日,海内外贺电雪片般飞来,全国人民欣喜若狂。 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不久,欣逢旷古盛事,自然全力以赴。编委会周密部署,采访、编辑、印刷、发行各个环节过细安排,保证对大会的报道“及时,准确,集中,突出”。外出的记者大都调回北京,经营事后证明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访问记。 访问记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主要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由于长期战争,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有些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不为全国人民所知。像“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舍生忘死,掩护、照料八路军、解放军伤病人员;像华侨代表、时年83岁的爱国人士司徒美堂;还有一些国人瞩目的知名人物,像傅作义将军,几个月前还是国民党政府反人民战争的方面统帅、头等战犯,几个月后成为人民政协特邀代表,他怎样看自己的过去,他的近况和政见如何,大家都是愿意知道的。由于访问对象选择得当,所以稿子出手很快。9月22日刊登会议开幕消息,同时登出访问记。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陆续刊登代表访问记54篇,占参加开幕式的政协代表的13%以上。 为加速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中共中央于1948年5月1日发出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上半年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北平、南京、上海次第解放,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战争老本全部输光。6月15日,人民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加快了中国这件“头等大事”的步伐。 政协大会于9月21日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中共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民革代表何香凝,民盟代表张澜等12人分别讲话。有人说,22日的人民日报下了“倾盆大雨”。一版登载会议新闻、开幕词,主席团名单、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二、三版登载12位代表的讲话全文;四版登载全体代表名单和国内要闻;五版登载代表访问记;六版是会议照片专版。 人民日报从24日开始刊登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包括解放军各野战军、各大解放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学术界、文化艺术界、宗教界代表。95篇发言,54篇访问记,1/5以上的代表在人民日报上畅谈国是。人们格外重视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发言,他代表几百万指战员保证彻底实行即将通过的共同纲领,所以破格登在一版头条。所有发言和访问记都配有代表的照片。我受优待能进入会场采访。在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一版发表了我采写的第一篇特写《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在第二篇特写中,概括大会的精神是“民主、团结、严肃、负责”,会议进程表明确实如此。“共同纲领”是当时的宪法,全体代表最为关心,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新中国的国旗,讨论也很热烈。政协筹备会曾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得2992案。筹委会从中选出38案,供大会代表选择。374位代表主张选用第一、第二或第三案,人员超过代表半数。这三案,都是红底,一黄星,加一黄带———红底象征革命,黄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黄带象征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区别在于黄星的大小、位置,黄带的长短、宽窄不同。有些代表不同意这三案。最后选定现在用的五星红旗。讨论这个图案的说明词时,又出现不同意见。原来的说明是大星代表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有代表说,照这样解释,将来进入社会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岂不要另换国旗?毛泽东同意选用五星红旗,也同意改换说明,不说四小星代表四个阶级,而说一大星四小星象征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最后表决时,又有代表发言:国旗的释文称“上角一黄色大星,旁绕四小星”不妥,应该另拟,因为“小星”有别解。当日执行主席周恩来认为这个意见好,建议改释文为“上角有五黄色星”,全场热烈鼓掌,一致通过。 新中国国名也多次斟酌。有人主张定名“中华人民民主国”,有人主张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奚若主张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说明国体,人民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鲜明、准确、完备”。筹备会采纳了这个方案,提请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我进会场采访,深怕不能完成任务,颇有临渊履冰之感。我在根据地当过记者,但从没见过这么大场面,要写的人、事都不太熟悉,每天要写一篇特写。好在年轻有股冲劲,不怕碰钉子,敢试一试。一开始,数量达到了每天一篇的预期,质量却不理想。我力求每篇特写都在当天会议进程、成果(事实)的基础上,表现它的特点,提炼一个观点。第一天开幕式,会场洋溢兴奋、胜利气氛。我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幸存者,同全场情绪融通,在第一天的特写中写道:“我们出生入死,英勇奋战,究竟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人民的大翻身,为了一个人民共和国。现在,我们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努力开花结果了。”文字虽然粗朴,当时却是一边书写一边拭泪的。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01日 第十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