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供大于求 死结难解--贵遵线整治违章客运车辆引出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09:16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贵遵线客运市场烽烟四起。

  贵遵线运力大于运量似乎成为解不开的死结。

  混乱,整治;再混乱,再整治。如此循环往复,年复一年,良性变成“恶性”。

  如何解开这个“结”?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侧面采访。

  “退票”游戏与整治

  8月5日,省运管局出台一个会议纪要,决定对贵遵线部分客运车辆站外揽客、不按规定站点停靠、擅自抬价压价等违章经营行为进行治理。8月20日,由运管部门牵头,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在贵遵线拉开序幕。

  8月26日,记者在遵义客运总站所见,站内数百客运车辆进进出出,车主们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车轮滚滚,人声鼎沸,渲染出商场如战场的浓烈氛围。

  采访中,记者发现客运市场如炽的战火硝烟裹夹着多多少少的明争暗斗。整治前,“买四退一”(即40元票价退还乘客10元),以低价、舒适、优质、快捷、准时抢占市场的凯斯鲍尔、蓝鲸奔驰两客运公司负责人抱怨:“我们严格执行省运管局的整治规定,但其他车辆仍在喊客拉客,私下杀价,形成不平等竞争。”

  记者暗访中发现事实确实如此。一车主把记者当乘客:“到贵阳不?”车主问。“票价多少?”记者试探。“本来票价30元,退你10元,到车上悄悄买票。”记者佯称等人才摆脱了车主的极力挽留。

  贵阳一辆车牌号为贵A24407的依维柯女车主刘某对记者诉苦:“从贵阳下来,我们可以装满客。但到遵义,乘客都被本地车主拉去了,有时只能放空回贵阳。”记者看到,她那17座的依维柯仅装6人,因停靠时间已到,只得无可奈何地启动驶离站台。

  记者目睹,有7名乘客各花40元买了凯斯鲍尔车票,上车后得知不退10元,即嚷着退钱下车,说:“其他车子都有优惠,你们原先规定退钱,为什么不退?”令车主和参加整治的工作人员显得十分尴尬。

  遵义客运总站副站长程勇道出他的见解:这次整治,仅能治标,不能治本,甚至连治标也相当困难,没有解决运力大于运量这一根本问题。

  主要矛盾:运力过剩

  据统计,贵遵线日运量3000人,而运力却有6000余个客座,也就是说,运力超出运量整一倍。

  据2002年底省公路学会的调查表明,贵遵线的大小客车如果正常经营,实载率也仅为40%左右。

  8月26日13时30分同时从遵义客运总站开出直达贵阳的凯斯鲍尔和蓝鲸奔驰,记者上车查看,45座的凯斯鲍尔装了20人,拥有同样座位的蓝鲸奔驰装了22人,实载率仅为44.4%和48.8%。

  价格战、打折杀价、马仔揽客、猎人巴士狂堵凯斯鲍尔等,此类词语不时见诸报端。

  有媒体把此称为恶性竞争。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是一种市场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现在的问题是,贵遵线运力远远大于运量已成客观事实。各客运车辆为了占领市场,求得生存,争相采用市场手段,在软硬件上凸显其优胜劣汰,无可厚非。此间经济人士一语中的,没有竞争,谈何市场?

  市场调节:化解矛盾的惟一途径

  缘于贵遵线僧多粥少,去年,省运管局出台文件规定:至去年12月31日止,贵遵线需要更新的客运车辆必须二合一,即退出两台才能新购一台。超出此时限的客车只报废不更新。然客观事实是,退小购大客车,客座仍没减少,贵遵线客运市场僧多粥少的矛盾难以化解。

  这似乎是一块令人十分棘手的“烫山芋”。

  遵义市运管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坦言苦衷:对贵遵线客运市场管理,运管部门感到无奈有二:部分车主拉不到客找不到钱,他们不找市场找市长,要么堵车闹事,要么吵着要吃饭。由此,政府把板子打到运管部门,责怪运管部门怎么管的?这是无奈之一。无奈之二,运管部门出面治理,但客运车辆多,战线长,加上运力过剩,客运车辆千方百计揽客杀价捉迷藏。上午治了下午乱,下午治了翌日乱。搞得运管人员心力交瘁,仍得不偿失。他认为,运管部门只能依法管理,维持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至于客运车辆能否拉到人找到钱,不是运管部门的职责范围。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当地经济界部分权威人士,他们认为解决客运市场僧多粥少问题还需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实施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他们特别指出,现在政府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由市场解决的,却总习惯用行政手段去解决。

  比如,客运票价是用于市场调节的核心杠杆。而按物价部门的诠释:客运票价是政府指导价,只要不超过最高限价,业主不搞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倾销,价格在政府要求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均属合法的市场行为。而在此问题上,有人总是用计划经济的固定模式加以干预,其结果不言而喻。

  经济专家称,价格、优质、舒适、快捷、准时,是客运车辆参与客运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本意或者不是实际上是用行政手段协助每个客运车主找钱的办法不可取。这样做,在市场竞争中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活不好。如此,不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客运市场僧多粥少的问题终将成为解不开的死结。

  作者:刘文先 来源:贵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