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奖项过多促生学术泡沫 政府的“退位”路究竟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11:23 青岛新闻网

  与经济领域的“GDP”崇拜一样,当前学术上鉴定、评价务“虚”而轻“实”的不良倾向,产生根源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似乎在于考核方法的失之简单,但从实质上讲,却是改革滞后、政府“越位”而导致的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违背。

  让科研学术单位成为责权一体的独立实体

  省内一位曾长期赴欧美交流的大学教授,对这样一件事情始终不能忘怀:在世界知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参观时,他惊奇地发现,与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的各种严格考核相反,这家在科技领域独创大量世界一流成果的知名实验室,治室之道却是老子的名言“无为而治”,在这里,几乎不对成果的多少加以硬性规定。人家的想法很明确:在科研物质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科学家出于兴趣和爱好自由探索,才是促进出科研成果的上上之策。

  由此,这位教授得出的结论是:当前我们学术上的“GDP”崇拜,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上下考核必然带来的弊端。在先进国家,每个科研单位都是责权统一的独立单位,当然可以根据科学自身规律来确定适合的、在质与量之间形成自然平衡的科研考核方法。而我们,尽管包括教育科研单位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步伐远没有企业改革更为迅猛,因此学术单位很大程度上仍像计划经济时一样,一级级接受行政考核。既然政出一门,又要对下属庞大的群体进行考核,必然要采取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方式,这样量化管理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但复杂化的创造性劳动又怎能如体力劳动那样去管理呢?这就是矛盾的根源所在。

  对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外科专家、教授孙靖中非常赞同:在国外医疗科研机构,衡量一位大夫或是教授的业绩与待遇,每家都有非常细化、科学的考核方式:如一年多少工作量、能操作多大难度的手术、手术或治疗后的效果、是否遭到病人投诉……等等。这样作出的评定自然极为科学。像我们这样,一位医生仅凭发表论文、获得什么奖项就可一路评上主任医师、教授,在那里是没法想象的。看似我们也不难效仿,但其实却困难重重:因为国外的医疗机构,都是责权清晰的独立机构,必须面对社会竞争的严峻考验,所以一定要确定最求实、最有效的考评方法。但我们在有国家统一标准的大环境下,哪个单位实行了这种管理,就等于另搞一套得罪人,实行起来当然会困难重重。

  与企业及经济领域上的放权是同一道理,要使学术繁荣,学术单位的松绑就必不可少。因此,要真正走出学术上的“GDP”崇拜,加快包括科研教育单位改革步伐,使之成为责权一体的独立体,是首要的、必须加快解决的治本之策。

  培育形成学术界自身评价体系

  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对科研活动的参与,除了对科研单位的直接行政与资源管理之外,另一个重要手段,体现在对科研奖励的组织。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表面看,这是对科学的重视,但其实这却是造成学术上“GDP”崇拜的一个重要诱因。

  省内知名学者王乃静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与探索。科研奖励也只应奖励非凡的、实实在在的成就和贡献。正因为这样,国外的学术奖项少之又少,世界级的科学综合奖,较知名的也就一个诺贝尔奖,而且也不是政府设定。像我们这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甚至各单位都设奖……奖项之频繁,可说是创了世界之最。奖来奖去,严肃性荡然无存,这对科技进步的制约是极为明显的。

  学术评奖需要年年评、处处评吗?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著名易学教授刘大钧与自己的学生,几乎一年到头都会受到各类奖项的“打搅”,最后索性不参加了。这位老社科专家言语中充满了对当前评奖的不屑:真正的优秀社科论文或著作成果并不是立即就能见到成效的,而往往需要经过很多年的沉淀和实践检验,才得以展示真正的社会价值。更有些科学成果不但当时得不到社会承认,反而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迫害压制。国外遭到迫害的哥白尼、伽利略,我国上世纪提出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这里,有的省级成果,都要兴师动众地一年一评。哪有这么多成果?这些成果又怎么经得起考验?

  的确,在科研史上,评奖越多,学术越萎缩。山东大学中文系教师李鲁宁举例说,国际上不讲,单说我国明清时期,由政府大力提倡而编辑的“五经大全”、“康熙字典”,就都没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反倒是全无功利、默默无闻的《红楼梦》、《西厢》永留后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各种条件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却能大师辈出,但何尝有如今这么繁多的奖项?这种反差实在应引起我们的深深反思。

  政府“退位”路在何方

  纯为功利而出的成果,很难经得起时间和学术的考验,刘大钧教授认为,政府对学术研究的管理指导思想,应着重一个“淡”字,绝不轻易参与学术的鉴定和评价,尤其对当前已形成运作机制的评奖和表彰,或大规模“清洗”一批,即使保留下来的,至少也应改为五年评选一次。

  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减少越来越多的各种评比和评奖,却并非缩减那样简单,而更需要体制的深层变革:只要我们因袭现在这种行政主管型的科研体制,就势必会在政绩驱动下要求学术界在短期内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大量奖项也就必然在这种潜台词下有增无减。因此,及早变革当前政府主导型的科研体制,培育并形成独立于行政外的学术界自身的评价体系,才是改革的终极目标。

  “退位”后的政府,是不是意味着对学术完全撒手不管呢?当然不是。著名学者齐涛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当前动辄选拔、表彰某某拔尖人才,但其实这种管理仍是静态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必然弊端丛生。政府完全可以采取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的管理方式:对各个领域的科研人才,通过招标实行契约管理,按工作实绩给予报酬,变行政色彩为市场色彩。这样政府就在不插手具体科学评定的同时实现了科学管理,不难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记者 宋 弢责任编辑:屠筱茵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