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谨慎吃海鱼:小的比大的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10:47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讯(记者邱瑞贤 通讯员张海平)昨日,在省卫生厅发出慎吃珊瑚鱼防雪卡毒的预警公告后(详见本报昨日头版),广州不少市民大为紧张,因为进入珊瑚鱼“黑名单”的鱼类大多频上餐桌,来势汹汹的“雪卡毒”到底怎么来的?记者请教了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的有关专家,专家表示这种毒素一直在海洋里存在,市民无需过于恐慌,海鱼不是不能吃,关键是要“慎吃”。

  环境变化引毒素浮出水面

  据华农水产养殖系副教授刘文生表示,雪卡毒素其实一直存在于海洋里,源自珊瑚礁区域的有毒海藻,在小鱼吃了依附在珊瑚上的有毒海藻后,再被大鱼吃掉,从而积聚在大鱼的体内。超过400种鱼类可能引致“雪卡毒”中毒。

  既然这种毒素以前也存在,那为何现在人们才发现呢?刘文生认为,由于毒素依附于海藻等浮游生物,近年来环境条件变化造成这种浮游生物增加,可能是增加这种毒素出现的一个因素。此外,近来老百姓进食的海鱼品种越来越多,食用量增加,同时烹制方法的多样化,自然逐步增加了人体摄入这些毒素的机会。

  淡水鲈是比较安全的

  刘文生表示,并非所有鲈鱼都危险。在水产品中,鲈鱼属于“半咸水鱼”,也称“河口鱼类”。由于淡水鱼目前还未发现任何出现雪卡毒素的个案,因此淡水鲈是比较安全的,而海鲈则相对比较危险。常见的“加州鲈”就属于淡水鲈。

  由于海鲈一般体积比较大,其他海鱼的特征也是体积比较大,因此,简单而言,吃“小鱼”普遍比吃“大鱼”安全。鱼的体积越大,含毒量也会较高。

  煮鱼前先把内脏去掉

  由于“雪卡毒”对鱼本身不会引致任何病症,因此也不能从鱼的外形、肉质、味道来判断是否有毒,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因此谨慎进食最为必要。

  “雪卡毒”素多会积聚在鱼类的肝脏、胆、卵等内脏,煮鱼前把内脏去掉,是一个避免毒素的好方法。另外,食用时还要避免同时喝酒及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剧中毒病症。(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