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多年来早班6时准时开船 最多时曾每天摆渡上千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11:00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讯(记者刘显仁 通讯员彭淑芳)广州纵横交错的河网沟渠曾经造就了为数众多的渡口和摆渡人,但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的日渐完善,渡口及摆渡人早已走向没落。日前,记者在芳村区南氵教东胜坊渡口发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摆渡人陈伯(见左图,王维宣摄),虽然过客稀少,自家富裕的他仍独自守着两艘渡船20多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悠然生活。

  渡口曾是通往南海必经之路

  东胜坊数十米宽的河面对岸就是南海三山村,以前,这里是通往南海的必经之路,东胜坊渡口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陈伯名叫陈德盛,今年已近七十岁,身材矮少,因为天天呆在江面,肤色黝黑。记者下午3时许赶到渡口,他正在下了锚的大渡轮里午休,听说有客来访,捞起一支船桨划着一小舢板就上了岸。

  说起摆渡,陈伯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引着记者一行坐着他的小渡轮跑了一个来回。在“轰轰”的引掣声中,几十米的江面10多分钟就跑完,尽管渡轮上只有零散七八个人,他仍一脸庄重地坐在船舵后。据他介绍,20多年来每天早上六点钟,早班船就会准时开出,帮衬者都是当地的农民,“很多芳村的农民在南海三山租了地种花,他们每天早上都要坐我的船过去干活”,而在南海三山又有一帮当地人每天坐船跑到芳村的工厂干活。早上开完两班船,陈伯就晃悠着去渡口旁一个餐厅饮早茶,然后再回码头等客,有人来就摆渡,每天的晚班船定在晚上9时。

  一名乘客过去只收5分钱

  陈伯说改革开放后就在这里摆渡,至今已有20多年。据他介绍,以前渡口十分兴旺,每天都有上千人往来于渡口两岸,还有很多农作物瓜果运送,尤其是到了墟日更是人山人海。不过那个时候渡轮都是靠手摇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换上机动船。芳村区文化局吴志诚老人介绍说,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摆渡一名乘客只收5分钱,一日收入十几元,上交公家两元。那时候,能够到渡口摆渡是大家“争破头”的好差事。到了80年代,摆渡开始涨价到每名乘客1角、5角,直到现在的1元。价格虽然涨了多倍,但乘客数却直线下降。

  虽然生意不如以前好,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伯说,他会一直守在渡口旁,直到自己走不动那天为止。

  小资料

  东胜坊码头已有150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东胜坊码头以前叫陈永泽堂水埠,兴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清朝光绪年间,这里还兴建了一座门楼和一座关帝庙。两栋建筑于民国29年重建。目前仍保存完整。(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