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寻文山 铜鼓文化之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12:16 春城晚报
绝世神器两千年前铸就

  “铸成了!铸成了!”一阵欢呼声从一座小小的作坊传出,作坊内外顿时一片欢腾。经过一次次粹炼锻打,一次次水与火的洗礼,献给首领的铜鼓终于完工了。看着用心血换来的作品,工匠们欣喜若狂:鼓胸膨胀,腰部呈梯形,和以前铸造的铜鼓相比,小而略高,庄重雅致,看上去像一朵下柄粗大的蘑菇。鼓面刻上了十六圈精美的纹饰,正中央一轮12道光辉的太阳傲然四射光芒。第七圈是两组舞蹈中的人形,每组都有4名奏乐者,吹着葫芦笙,敲击着铜鼓,另外还有7个徒手跳舞的人。两组舞者之间夹着两座干栏式房屋,屋顶上挺立着展翅的大鸟。第十一圈上刻的18只飞翔的鹭,活灵活现,似乎很快就要挣脱鼓面冲上九天。除此之外,鼓胸和鼓腰上还刻上了装饰有羽毛的羽人,或划船或持盾,活脱脱就是一幅当地的生活图景,精美的铜鼓让首领大喜过望,这面铜鼓是这个滇南的部族王国的“国之重器”,成为贵族们祭礼、丧葬、朝聘、征伐和婚冠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礼器——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富饶的滇南一隅,发生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一天,约公元前300-200年左右,这面铜鼓是铜鼓中的珍品!

  其后漫漫2000多年,历经无数金戈铁马之劫,这面铜鼓为开化府的苗族酋长收藏。而开华,就是今天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面铜鼓被后世的学者们定名为“开化铜鼓”,属石寨山型一类。这面铜鼓后流至越南,最后转至欧洲,今天藏于奥地利。

  铜鼓文化发源于文山

  今年8月10日在文山州举行“文山铜鼓暨民族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开化铜鼓虽然缺席,但其他历尽劫难的铜鼓,仍让8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难以将目光,从它们斑驳的鼓身上移开,这种难以言状的美仿佛是时光印刻的伤痕。

  学术界普遍认为,铜鼓至晚于公元前7世纪,就在濮人居住的今云南中部偏西地区问世,虽与中原青铜器一脉相承,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又使它独具特色,形成铜鼓文化由南向北而不是由中原向南传播的格局。文山与曲靖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邻,还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相连,南部和越南交界。若将滇中—滇池地区、广西和越南北部用直线连接成三角形,文山就处于腹心和枢纽位置,对3大区域铜鼓文化的传播极为重要。

  壮族人民对铜鼓的喜爱几近宗教崇拜,文山彝族流传的英雄史诗《铜鼓王》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彝族先民对铜鼓的敬重有着传奇般的历史渊源:铜鼓既是乐器也是礼器,还是法器,古代战争用铜鼓宣战、助战,祭祀、节庆、婚丧、开春播种时都要敲响铜鼓。铜鼓至今仍在文山州少数民族中的节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山彝族特有的跳宫节和荞菜节,铜鼓更被视为神物。在壮族重大节日“三月三”中,铜鼓更是最为重要的乐器。文山壮族中流传的“龙冬呢”(壮语,跳铜鼓)和传统的“铜鼓舞”都别具特色。

  铿锵巨声延续三千年

  云南的铜鼓文化专家黄懿陆先生认为,楚国越人是寨山铜鼓的设计和制造者。没有楚国越人的进入(庄硚入滇),就没有古代滇国的形成,没有百越民族带来的先进的铸造技术,也就没有石寨山型铜鼓的出现。公元前270年左右,即庄硚建立滇国后,越人的铸造技术融进了滇民族传统铜鼓制造技艺中,万家坝型铜鼓向石寨山型铜鼓发展有了技术和手段。随着时代推移,铜鼓家族渐渐庞大,迄今为止,又有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和西盟型相继出土。

  铜鼓声宏清长、和谐有情,其以精湛的工艺和高昂的物质价值,成为体现神秘超凡力量的“神器”,太阳纹就是神力的表征。对拥有者而言乃集高位、号令、威权、财富于一身的象征。这不仅在“滇文化”中充分体现,越南“东山文化”也充分体现。

  铜鼓象征天人结合的宇宙观,使拥有者具有超乎自然的力量和号令世俗社会权利,是铜鼓文化延续近3000年不绝的根本原因。

  连 芳 文/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